首页 > 国内 >

80岁老建筑变身上海新地标,“建筑可阅读”让历史建筑焕发新生(3)

2018-09-21 20:40:28 网络整理 阅读:184 评论:0

“以前没这个条件,每次经过历史建筑想进去看看时,总吃闭门羹。现在好多了,我们能在网上找到各种阅读建筑的方式。”在一次“阅读徐家汇”活动上,一位家住北外滩的丁先生告诉记者。作为一名老上海,他已经参加了5、6次建筑阅读相关活动。不过,他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比如外滩历史建筑的预约名额总是“秒光”,讲解员不够专业,曾把“梅兰芳”说成“梅艳芳”等。此外,一些建筑仍旧大门紧闭,只能看到门外的“优秀历史建筑”的招牌,却不能进入参观。

【保护前提下,探索历史建筑开发方式】

“历史建筑等文化资源应该尽可能对公众开放,但对建筑的历史成因、公共功能等要一并考虑。”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松告诉记者。在他看来,一些历史建筑并不是旅游场所,平日并不适宜让旅游团队来参观。比如,杨浦区图书馆就要营造安静的阅读环境,和平饭店、浦发银行大楼等历史建筑也仍在经营饭店、银行等业务,如果平日对外开放,反而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还有一些历史、文保建筑所在区域属于私人领地或居民区,在湖南路上的赵丹故居、陕西南路长乐邨里的丰子恺故居等地,大量游客的涌入让当地居民叫苦不迭。

怎样处理好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那些‘进不去’的历史建筑,就要靠其他形式讲好故事。”张松说。通过扫描建筑外的..,了解历史建筑的“前世今生”就是一个好办法。据了解,通过全市推进,今年年底前,上海391处优秀历史建筑、31处文保单位中涉及名人的建筑、12处历史文化风貌区将完成..设置,运用音频、文字、AR产品等形式让市民游客“深度阅读”。

80岁老建筑变身上海新地标,“建筑可阅读”让历史建筑焕发新生(3)

年底前,上海391处优秀历史建筑将完成..设置 图片来源:徐汇旅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