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非凡年代的印迹——长宁医疗卫生篇(2)

2018-10-22 06:23:26 网络整理 阅读:85 评论:0

丽丽作为精神障碍患者,在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实现了“重生”,回归了社会。时光追溯到1976年,彼时这家仅有区区几十个人的医院,床位不过120张。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心也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今,这里成为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家园,承担长宁区70多万常住人口精神障碍的预防、诊疗、科研和康复任务,服务范围辐射普陀、静安、闵行、嘉定、青浦周边区域及外省市。

非凡年代的印迹——长宁医疗卫生篇(2)

非凡年代的印迹——长宁医疗卫生篇(2)

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旧址与医院如今的崭新面貌

硬件的改观,并非全部。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院长沈颉直言,“诊治的理念、人文的提升,这些‘软实力’造就了长宁区精神卫生的内涵。”现代人精神障碍疾病发病率增加,精神卫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怎样实现“专病专治”?在区委区政府和区卫计委大力支持和医疗西进战略指引下,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不断瞄准尖端前沿诊疗技术,全方位推动精神医学亚学科建设,精细化研究更深层次精神专业领域。

精神卫生服务的理念,在改革开放的征途中,不断引领业界潮流。“治疗的开始,就是康复的开始”,精神疾病患者不再仅仅被视为疾病案例,治疗过程更强调人文色彩。从院内康复而始,治疗师们采用艺术治疗、森田、内观、作业、冥想等多种心理康复方法,帮助住院精神患者调适心理状态,尽快恢复社会功能。

更多的康复治疗理念,在这座花园内“孵化”:以日间康复中心为衔接,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联手,进入中心的康复学员们通过团体沙盘治疗观照自我,宣泄压抑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提高自我认同;以职业实训基地为依托,在阳光超市、咖啡吧、馨之家烘焙、爱的园艺、洗车房等..过程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让康复者学习适应生活所需的资源和技能,恢复独立能力和自信,真正实现“分类心理康复,引路心灵回归”。

新观念:“防病未然”对接居民多重实际需求

长宁70万居民的“健康长城”,拥有一个共同的健康原则,“预防为主、医防融合、中西医并重。”医学上有一句著名的话,“预防一块钱,可抵得上治疗七块钱”,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改革开放以来,从长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可见,曾经看似边缘的公共卫生,实则已被赋予职责。

预防为主,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探索是“与家庭医生一起做加法”:将公共卫生服务转化为适用于家庭医生的技术或工具,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继而通过家庭医生使区域居民获益。公共卫生与千家万户健康息息相关,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赵文穗告诉记者,,未来,长宁区疾控还将打造四个中心建设,即“区域预防保健技术应用和研发中心”、“区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中心”、“肿瘤早期筛查与预防控制中心”、“健康社区建设技术服务指导中心”,同时探索“疾控+互联网”、“疾控+精准医学”、“疾控+商业健康保险”、“疾控+社会共治”等工作新模式,进一步对接居民的实际需求。

非凡年代的印迹——长宁医疗卫生篇(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