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住房变迁 百姓俱欢颜(2)

2018-10-29 02:42:35 网络整理 阅读:60 评论:0

从土坯房到小洋房,,从破街陋巷到精装小区,从居者“忧其屋”到“有其屋”,再到“优其屋”,住房变迁折射出的是40年的深刻变化,更是人们幸福生活的见证。

城镇:从筒子楼到商品房

“一间屋子半间炕,三代人挤一间房”“雨天满地水,屋里能养鱼,院里能养鸭”……这曾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多城镇居民平房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住房制度仍是..分房,住房还处于“统建、统配、低房租、高补贴”的状态。那时候,人们的住房观念也是“等、靠、要”,即“等国家建房,靠组织分房,向单位要房”。

分的..房也多为“筒子楼”,比平房没好多少。一条长走廊串连着许多个单间,由于长长的走廊两端通风,状如筒子,因此而得名。

“我们一家3口人,只有9平方米的一间房,这间房包含所有功能,煤油炉子就是厨房,痰盂就是厕所。很多人把蜂窝煤炉子放在过道。”四川省成都市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回忆。

筒子楼里面积狭小,洗漱间、厕所甚至厨房都是一整层楼共用,拥挤程度可想而知。厨房共用还好说,顶多是做饭时锅碗瓢盆齐奏“交响曲”,但每天早晨洗漱、上厕所要排长队,有时等上半小时,让人苦不堪言。

“1985年国家对城镇住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很多地方的人均住房面积只有2至4平方米。”原建设部副部长杨慎对当年的调研数据印象深刻。人口越来越多,新增住宅面积却跟不上,结果就是一家三四口人,甚至老少三代一起吃住、生活,成了全民蜗居。

80年代中后期,城市出现了新建的楼房居民小区。每家每户开始有了室内厨房和卫生间,筒子楼逐渐被单元楼取代。

单元楼相当于西方的公寓,指设施相对完备,自成体系的独立房子。住户除了出入自己的单元,无需和别人共用空间,居住条件上升了一个大台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