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当“黑科技”遇上考古学(2)

2019-02-19 04:01:17 网络整理 阅读:56 评论:0

在公众看来,与“南海I号”揭示的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同样神秘的,还有鲜为人知的考古技术。这项从前“活跃在小说里”的神秘工作,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科技有着密切的关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以往不能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古人的..段也被逐一还原。现在,本报记者带您细数近年关于考古科技的那些事儿。

多学科联动合作

13500年前“老广”重现“真身”

今年1月,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上,“2018年六大考古新发现”正式公布。广东英德市青塘遗址榜上有名。

2016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英德市博物馆等单位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在清远英德青塘遗址黄门岩1号洞,发现岭南地区最早的古代墓葬(见上图,李细华摄),并发掘出广东13500年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人类骨架。这一发现为研究东亚—东南亚史前人类与文化发展等课题提供了新契机。

岭南地区土质酸性很高,一般有机物都难以在泥土里保存。然而,由于特殊的喀斯特地貌,青塘遗址的人骨得以钙化并完整保存下来。不过,,溶洞内水中的碳酸钙,也将土壤胶结得像石头一般硬。人骨化石与堆积地层牢牢结合,给考古工作带来了巨大难度。

铁锤、钢钎、手术刀、牙科工具……“几乎所有手头上的工具都被我们用上了,才将人骨一点点清理出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田野考古中心副主任、青塘遗址考古发掘项目领队刘锁强回忆道。

重大发现的背后,离不开一批考古工作的“幕后功臣”,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在项目工作之初,他们就设计了明确的课题目标与技术路线。除常规田野考古发掘外,还引入年代学、古人类学、环境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土壤微形态、残留物分析、石料产地分析及三维重建等多学科理念与技术手段,全面提取、分析遗址内各类信息,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