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当“黑科技”遇上考古学(5)

2019-02-19 04:01:17 网络整理 阅读:56 评论:0

据介绍,江口沉银古战场遗址是中国考古界首次在内水域开展围堰考古。电阻率成像法、两栖地质雷达、高精度磁法、频率域电磁法……这些高科技都在这次考古中派上了用场。

面对出水文物分布零散、规律复杂、单件尺寸小等情况,科研团队在遗址区开展了“CT”扫描试验,采用综合探测方案绘制“3D藏宝图”,使考古工作游刃有余。

“在发掘中,我们使用全站仪来精确定位文物坐标,以三维成像和航拍技术来采集文物信息。这种对文物分布区域探测、对文物富集有利区段预测、对河床基岩结构测绘的方式,其实相当于在水下做CT。”团队负责人周军介绍,工作人员还在现场配备了“文物移动医院”,以便对即时出水的文物进行保护。

考古学家不但希望通过“黑科技”发现文物,更希望尽可能完整、直观地为后人保留发掘现场的细节信息。如今,三维重建技术与常规田野考古方法的有机结合,使还原考古发掘过程成为可能。

三维重建,即对三维物体建立适合计算机表示和处理的数学模型。广东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的发现,创新性地将这一技术应用在考古学中。项目执行领队刘锁强通过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将从40平方公里考古现场的地理环境,到5米×5米探方里的出土文物,所有三维影像数据信息都收入囊中。

这些技术上的变革,标志着考古学已经从“二维时代”步入“三维时代”,过程和结果将变得更精准。周军期望,火爆的人工智能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应用到考古学中。(杨逸 黄堃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