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居 >

【行吟澳洲】 本原:那“温莎”的难忘(3)

2018-06-17 07:39:27 网络整理 阅读:153 评论:0

入住的人们对“温莎”议论的高低就不尽一致。尤其是匆匆来去者,有人还评说,“温莎”的声誉不过是人云亦云,有的更是凭一时接触,失之于执念。但我觉得,倘若能入住三五天,最好其间还能有一份探究的心情,片刻闲暇,于走廊、楼梯,更可搭乘这老派电梯,下到一楼大厅,作一浏览,哪怕是局部的观赏,认识就会完全不一样。蓦然会感觉到,咦,这儿竟有如此浓重的艺术气息!我是在第三天上午,出门之前,有一段时间坐在大厅的沙发上候人,放眼大厅四周的墙壁,好像看到新大陆般欣喜,发现有九、十幅画作,按不同角度挂在大厅四周走道的上好位置,间于其中的还有其他挂件,或衣饰、或锦缎织品、或铜质制件,几样雕塑作品则是着地置放。看得出这是很有年份的艺术品,绝非时尚之作。几幅画作为油画,从其风格及所用材质而论,当在十九世纪中期至二十世纪中期这百年之中。一时之间,不可能全部细观,把握重点,我只是细细赏读了七、八幅画作。

【行吟澳洲】 本原:那“温莎”的难忘(3)

【行吟澳洲】 本原:那“温莎”的难忘(3)

维多利亚时代风格装饰

有两幅引起我特别的关注。一为秋天的谷场。秋日傍晚的天空之下,一场、一麦垛、一瓦罐、一狗、三人而已。十九世纪中期油画,乡村题材为一时之显,较多画作染笔于谷场。那年代,莱昂·奥古斯丁·莱尔米特的《圣佩尔山的割麦人》,朱列安·杜普荷的《第二次收获》就是此类经典名作,此间展出的这幅油画,与酒店年代氛围十分相符。另一幅应当是维多利亚女王的肖像画。当然,这是酒店的基调所在,对入住者是根本性的提示标识。就题材而言,两幅画的关系可说是风马牛,但我觉得那时欧洲油画对光线认识的异峰突起,运用的自觉意识,在两幅画的构成和感染力上,有着极其惊人的一致性。“秋日谷场”的光线运用,一反丰收之后大块的金..,真正地契合画作内容,傍晚暮霭渐次聚拢的多层次淡灰,再于麦垛背后,奇笔渲染,亮出一线落日镕金的辉照,这般光影最为感人处,是暖暖的回家呼唤。似乎是女王的肖像画,说开了,当然也不过是无数欧洲肖像画中的肖像而已,但倘若你认真体会那近乎高光之后的中光及至微光,是如何从一个十分恰当的角度加以引入,使得人物不但脸部轮廓层次异常清晰,且在神态蔼然中仄出难以掩饰的庄重,这让人不能不惊叹光影之中的出神入化。站在两幅画前,让人不觉一震。我曾经瞻仰过不少欧洲国家一些知名的艺术馆,深感许多名作在光线的处理上,强烈呈现出引导受众思绪走向的功能,只要画作中光线的布置、着落与受众的认识同构,立马会燃起受众意识深处对光线的敬畏和难以描述的神秘感。以欧洲近二百多年艺术发展史而言,光线在视觉艺术中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不知道酒店挂置的油画是原作,还是现代高度仿真件,但是,再现那个年代使用光线语言的观念,在难以企及的高度所形成的感染力、吸引力,实实在在,构筑了一个艺术磁场。

【行吟澳洲】 本原:那“温莎”的难忘(3)

莱昂·奥古斯丁·莱尔米特的油画《圣佩尔山的割麦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