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智能时代,如何定义人类的生命?

2018-11-20 02:34:41 网络整理 阅读:86 评论:0

“我并不熟悉他,但我感到悲伤”

10月30日,金庸老先生去世,享年94岁。11月13日,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享年95岁。

两个时间点相隔如此近,各类网络文章也让人恍惚。众多媒体开始谈论“东方再无江湖,西方再无漫威”“斯坦李是西方的金庸”等等,我身边的一位金庸迷在老先生去世后说:

“我几乎不愿意点开任何一篇文章看,光看标题就觉得都不过是蹭热点罢了”。

智能时代,如何定义人类的生命?

当网络逐渐侵入我们的生活时,我们发现,名人离世后总能带来一波“云戴孝”的风气,两位老先生去世之后,媒体一哄而上,此后,又作鸟兽散。各类社交媒体上,网友纷纷站出来悼念,“挂”满R.I.P字样或是蜡烛图标,即便是不熟悉他们的人,也在网络这一戏台上看戏或唱戏。

看戏的人由此第一次认识了金庸、斯坦李,或者就站着吃瓜,唱戏的人或许开始追忆往昔,情怀满满。至于,伪装的人,也算是获得了一次扮演理想化自己的机会了。

智能时代,如何定义人类的生命?

美国学者斯蒂芬森提出的游戏论指出,传播本身就是一种体现受众高度自主性和主观性的“游戏”。按照传播的游戏理论的说法,我们在阅读新闻的时候,其实已经在给自己设计游戏规则,并进行自我身份的设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