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心理所揭示道德判断的自我-他人差异(2)

2019-02-21 11:38:13 网络整理 阅读:124 评论:0

在实验3和实验4中,研究者进一步探究产生上述自我-他人差异的心理机制。经过文献梳理,研究者提出了三种可能的解释,分别是解释水平、情绪和保护性价值,并使用中介分析的方法检验和比较这三种解释。实验3和实验4的结果一致表明,保护性价值比解释水平和情绪更好地解释了自我-他人差异。具体来说,人们认为自己比他人有更多的保护性价值,从而更不功利。同时,实验3和实验4也重复了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如图)。

该研究结果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合作的建立和维持需要每个个体遵守共同的规则,人们选择合作对象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对方是否能坚守道德准则。自我-他人差异表明,人们认为别人更不遵守道德准则、有更少的保护性价值,这种信念可能阻碍社会合作的建立和维持。因此,了解道德判断的自我-他人差异或许有助于提升社会合作。

另一方面,自我-他人差异表明,人们高估了他人的功利倾向,并且高估了结果(相对于道德准则)对他人选择的影响。生活中,遇到个人利益与道德准则相冲突时,人们倾向于认为别人都会追求个人利益,从而增加了其自身破坏规则的动机。如果人们意识到自我-他人差异的存在,可能有助于减少人们破坏规则的动机。

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的支持。该研究论文已在线发表于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杂志。

论文信息:Li, M.-H., & Rao, L.-L. (online). Do people believe that they are more deontological than others?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心理所揭示道德判断的自我-他人差异(2)

图:实验2–4中自我和他人条件下的平均功利指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