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树倒猢狲散!幕府被废,众大名也遭遣散,明治时代他们去向何处?

2019-12-12 15:47:44 暂无 阅读:889 评论:0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黑船来航,不由分说将..国门"撞开",这就好比是一潭死水无端遇到一块顽石的击打,顿时激起千层浪,并且一浪高过一浪,搅得二百年幕府统治从此失去了平静,左右摇摆,上下浮沉,终于在1867年迎来了最悲催的时刻,无论幕府做怎样的退让,都不被倒幕派和朝廷公卿待见,无奈之下,幕府最后一位将军德川庆喜只好卷铺盖走人,黯然到寺庙暂居。

我们知道,维系德川幕府"行稳致远"的基础是幕藩体系,正是全国大小不等的数百个藩国的"众星捧月",幕府统治才会维持两个多世纪,而今作为武士最高统帅的将军消失于大众视野,如同群龙无首,不免让众大名无所适从。

树倒猢狲散!幕府被废,众大名也遭遣散,明治时代他们去向何处?

尽管幕府从第三代将军家光起,开始实行"参觐交代制",根据该制度,大名必须三年两头往返于江户与自己的藩堡,而前往藩地时,亲属不可同往,这样居住在藩地的一年必然充满着相思之苦,内心的怨气也就不可名状。但大名既然有自己的领地,收入颇丰,地位崇高,享受着仅次于将军的荣华富贵,也就释然。

如果说有嫉恨幕府将军,一心欲除之而后快的,无非是那些外样大名,他们曾因关原一战为敌方效劳而被家康分到..列岛的蛮荒之地,并遭受打压和迫害,正因此,长州、萨摩两藩的藩主便是一直对幕府怀恨在心的大名,他们纵容手下的勤王志士"尊王攘夷",而这些激进的武士后来直接将矛头指向幕府,导致将军走投无路,而天皇在萨长联军的促请下实行维新,废除幕府,这样长达两百多年的德川幕府便宣告退出政治舞台,走向终点。

那么,明治政府成立后,是如何解决大名制度的呢?

树倒猢狲散!幕府被废,众大名也遭遣散,明治时代他们去向何处?

许以官职,让大名继续保有崇高地位

大名作为幕府时期地方藩国的藩主,有着自己独立的财政和军队,如果草率行事,像逼走将军那样对他们咄咄逼人,势必激起他们强烈对抗,这样不仅将引起内战,更可能致使新政府夭折,这就要求以木户孝允、西乡隆盛为代表的临时政府不能不慎重其事。

在..,天皇向来是最具代表性的政治象征,在国民心目中如同一种信仰存在,故而历经千年而总是没有被掌权者废掉。勤王志士就是打着天皇的旗号攘夷的,后来倒幕运动也利用了这一旗号,效果显著,这样新政府维新变革自然也离不开天皇的巨大号召力。于是1868年1月,随着天皇一声号令,维新开始,宣布废除幕府,设"总裁"、"议定"及"参与"三项职务,其中议定一职由大名担任,与朝廷公卿、武士共同对天皇负责。既然将军已不复存在,天皇就是最高统帅,这些大名当然乐于接受。

树倒猢狲散!幕府被废,众大名也遭遣散,明治时代他们去向何处?

见大名已经"上套",1871年8月,明治政府又以天皇名义"废藩置县",取消原来280个藩的名号,整合重组后,设立72个县,规定大名不能担任县知事,改由倒幕派中的中级武士出任,原来的藩堡一律铲除,所有大名必须到东京居住。本来,各大名的家室就在东京,是幕府人为地让他们往返于东京与藩地,现在旧有藩堡被夷为平地,这也正合其意,如果说有什么心里不安的,无非是待遇,即担心藩地收入会被剥夺,无法过上体面的贵族生活,但新政府应该对这些都已做了通盘考虑,不然改革也难以进行。

幕府时期,大名的地位比天皇还高,仅次于将军,如今明治政府让其在中央政府中担任仅次于朝廷公卿的"议定"之职,地位依然比自己手下的武士崇高,并且再也无需在东京、藩地来回奔波,如此美意,诸大名怎会不识抬举?作为贵族,他们担心的也就是既得利益,而新政府为了改革成功,必然有所谋划,以消除其后顾之忧。

树倒猢狲散!幕府被废,众大名也遭遣散,明治时代他们去向何处?

取消领地,劝大名自动将土地奉还给天皇

对幕府将军而言,权力高于一切,有权就能统治天下,而作为大名,领地就是其核心所在,能作为藩国之主,就是地方一把手,既有一定的权力,又能获取最大化利益。

但是在坂本龙马的劝说下,在形势极其险恶的情况下,幕府最后一位将军德川庆喜不得不"大政奉还",将权力还给天皇,既然权力原本属于天皇,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各大名也应该"版籍奉还",将领地毫无保留地交还天皇。

在新政府的游说下,1869年3月,长州、萨摩、土佐、肥前等强藩相继实现了"版籍奉还",这些藩地上的大名对政府的承诺深信不疑,因为临时政府领导人大多为这些大名原来的武士,他们对主人表示,领地还给天皇后,并不影响原有地位,更有甚者,在自愿的情况下,还可以在政府中拥有话语权,收入基本不变。而事实上政府的确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这就很有鼓动性,到次年三月,各大名便陆续将土地上交给国家。

1871年8月,明治政府废藩置县后,对所有大名进行了补偿,不仅每年给予他们不菲的报酬,还承担其一切费用开支,这犹如天上掉馅饼,只会让大名乐不可支,而不会生出任何怨言。

明治政府为了统一国家,将所有大名的领地收归国有,可谓煞费苦心,不仅从天皇的角度加以劝说,还允诺确保其地位,并以实际行动消除他们的疑虑,这就让所有大名心悦诚服地将土地交还给政府,而没有动一枪一弹,这就避免了内战,让西方列强无机可乘。

树倒猢狲散!幕府被废,众大名也遭遣散,明治时代他们去向何处?

设亲兵队,对大名武装力量进行威慑

幕府曾将大名一分为三,除了外样大名不被幕府看重外,谱代大名和亲藩大名都是比较拥护幕府的,故而明治政府成立后,并不是所有大名都对新政府报以信任的态度。这其中北海道北部的大名就与新政府进行了殊死搏斗,会津之战尤为惨重,战事直到1869年6月才结束,死亡人数据称高达3000人之多。

鉴于此,在临时政府于1869年3月提出让大名把领地奉还给天皇过程中,必然有部分藩主不太情愿,而他们手中有着一定的兵力对抗政府,这就迫使明治政府不得不采取相应对策。

于是1871年4月"天皇亲兵队"便油然而生,这些军人都是从维新武士中挑选的精兵强将,他们士气高昂,作战勇敢,武器先进,战斗力强,比起每一个藩的武装力量都要强大,甚至所有雄藩武力加起来也比不上,因此颇具威慑性。

在此情形下,谁要是"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就是自找难堪,而主动配合政府的决策,不仅可以继续保有以前的地位,在中央政府中被授予一定的职位,还可以获得政府给予的巨额报酬,两相权衡相信各大名一定会有自知之明,识时务者为俊杰,他们别无选择,唯有紧跟新政府的步伐。

亲兵队的组建是明治政府采取的万全之策,是针对个别大名"不识抬举"的权宜之计,尽管各藩兵力参差不齐,有强有弱,但谁要是与政府过不去,都将毫不犹豫地遭到打击,世界形势浩浩荡荡,"顺我者兴逆我者亡",明治政府软硬兼施,在强大的实力面前,各大名只有偃旗息鼓,"一切行动听指挥"。

树倒猢狲散!幕府被废,众大名也遭遣散,明治时代他们去向何处?

结语

德川家康从1603年建立幕府统治起,到1868年结束,共经历了265年,之所以能够经得起这么长时间的考验,幕藩体系起了莫大的作用。然而外来势力的侵扰,终于打破幕府..长期以来的宁静,造成各路勤王志士揭竿而起,使得德川政权岌岌可危,并最终沉入历史的星河。

幕府垮台,藩政割据问题便提上议事日程,只有将其领地收归国有,才能促使明治..真正统一,从而扫除维新变革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而如何将所有大名的领地以和平的方式收回,考验着明治政府领导人的智慧和胆识。

许以官职,让其依然保有崇高的政治地位,这是大名作为贵族的荣誉和象征,有了这个保障和前提,他们何愁没有前途?领地虽然无奈地奉还给天皇,但政府信守承诺,每年都能让大名领有丰厚的报酬,并且任何开支都能得到"报销",这种关怀怎能不令众大名深为感动?但人都有戒备之心,那些曾经忠于幕府的大名必然对新政府有所猜疑,或将诉诸武力,这就促使政府必须迅速建立一支军队,以有效震慑违抗者,于是规模、战斗力都占优势的亲兵队便应运而生,不过一直没有使用过,而政府正求之不得,一来说明新政府的威望不可等闲视之,二来这也避免了..的发生,这就为维新变革创造了条件,国家的繁荣发展便有了可能。

可以说,将军、大名与明治政府的有效配合,大家都以国家的前途为己任,这正是..走向兴旺发达的迹象,而事实上..的确逐渐繁荣富强,并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近代化强国,不能不让人深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