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元朝时才有棉花,那么古人如何过冬?细品古人的“保暖手段”

2020-01-17 04:49:23 暂无 阅读:1183 评论:0

元朝时才有棉花,那么古人如何过冬?细品古人的“保暖手段”

现在是二十一世纪二零年代的冬天,现在的我们国家繁荣昌盛科技飞速发展, 虽然冬天还是很冷,但我们的北方有暖气供应设施,南方也有空调、地暖等供暖设施,这个时代的冬天将不再寒冷,因为我们即使离开室内到了室外也有羽绒服等多种保暖衣物,可是在距离我们千年以前的古代时期,古人们对于冬天御寒是怎么做的呢?

肯定有很多人会想到古装影视剧中,扮演者所穿的棉服又或者是其他方法,但是根据史学家考证,棉花制成的衣物是在元朝时期才存在的,那么以前的古人是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天的呢?古代人民御寒的器物:

从原始的石器时代到有了火文明的时代,在那个时代火象征着生命与希望,因为在那个时代,火不仅仅只能做饭加热食物,还能够更大程度上的帮助原始居民们抵御冬天的寒冷,在现代文明发达的今天,我们不再需要火焰来维系冬天的温暖,然而在那个充满了寒冷与饥饿的时代,火光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希望、更象征着温暖, 但古代人使用器物来抵御冬天的寒冷的时代是从春秋时期开始的。

(1)春秋时期的燎炉

用炭箕来转移火种和添加木炭,这是取暖所用的燎炉最明显的特征,它的诞生时期在春秋时代,可以说是我们中国第一个使用器具烧炭取暖的物件,在这一方面不得不赞叹古人的智慧,因为虽说在春秋时期诞生了使用燎炉取暖抵御寒冷的方法。

元朝时才有棉花,那么古人如何过冬?细品古人的“保暖手段”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先秦时期的皇宫遗址里以及许多的贵族家中,就出现了使用壁炉和火墙来取暖的方法,它的构造是一个房间里三面皆为火墙,墙是中空的将墙上设置一个向外的烟囱用三面火墙里燃料释放的热量而抵御寒冷,千年前先秦时期的壁炉和火墙,就相当于我们现如今的暖气等取暖设施,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诞生了类似于我们今天暖气设备的取暖设施,这正是现代人不得不佩服的地方。

(2)秦汉时期温调房

在东汉时期有一位叫张衡的科学家在他的《西京赋》中曾写到:“朝堂承东,温调延北。”在这八个字中的“温调”说的就是在秦汉时期,当时被称为温调房的一种冬天可以在室内随意调节温度的房间,在秦汉时期被称为温调房。

这种在当时如此高级的冬日取暖设施首先运用的当然是皇家,随后就是各大分封贵族,我们知道在古代的皇家居所中,各个主要的房间都以殿相称,所以在皇家这类可以调节温度的房间被称为温调殿。

这种房间的主要做法,就是把花椒剁碎,混合在建房所需要的泥土中 ,这一方法在我们现在就是在墙壁上做保温设施,类似于我们现今建筑物中的墙壁保温层,然后,在铺上一层厚厚的毛毯再做一层幔帐就好了,这一做法被记载在《汉宫仪》一书中,在古代,古人把花椒当成一种能够防寒保暖的材料,所以也就出现了这种能够在冬天调节室内温度的房间,这可谓是奇思妙想。

元朝时才有棉花,那么古人如何过冬?细品古人的“保暖手段”

(3)宋代汤婆子和熏笼

汤婆子这一器物七零年代、八零年代甚至九零年代的人都不会觉得陌生,因为我作为一个九零后,曾经也用过汤婆子这一器物,在冬天将汤婆子灌上热水用一个毛毯包裹严实然后放在被窝里,暖和了不知多少没有空调和电热毯的冬天里的寒夜,汤婆子的制作材料是锡金属或者铜金属,把锡或者铜打造成椭圆形的瓶子上方开一个戴帽子的小口,从口子里灌热水就可以使用了。

汤婆子使用起来简易方便保暖性能又好,所以,在古代时期汤婆子的使用量非常大,这也是贫民阶级冬日寒夜里的一丝温暖慰籍,在古代不仅仅只有汤婆子,古人主要的取暖工具是火盆和火炉再高级一点的又叫熏炉。

火盆火炉就不做过多的解释,因为靠自己的遐想都能够了解个大概,重点主要是熏炉,熏炉是由火盆等取暖工具演变而来,到了宋明时期经济发展繁荣那个时期的人们也越来越懂得享受生活,所以火盆就逐渐演变成了熏炉。

元朝时才有棉花,那么古人如何过冬?细品古人的“保暖手段”

由于工艺的发展熏炉等取暖器具越来越精致也越来越讲究,它的制作材料是陶土或者铜铁,皇宫里面所使用的熏炉要比民间的大得多,大的可以上达百斤之重有一米多高,但无论是陶土还是铜铁制作的熏炉,做工都很精致,可以说这是我国古代人民在科技不发达的时候主要的御寒器具。古代人民在衣物上的御寒措施:

即使在古代拥有上一段所说的所有的御寒器具,但终究是固定在家中使用的御寒设备,无法随便移动,但即使到了冬天,古代人民依旧要出门劳作为了生活而奔波,但具体的棉花制成的衣服是在元朝时期才出现,那在棉花制衣之前古代人民的衣物是如何进行保暖的?

(1)原始时代的御寒衣物

原始社会与文明社会的区别就在于各种各样的技艺的诞生及运用,在原始社会没有出现编织文明之前,原始时期的祖先们在冬季来临之前把兽皮鸟羽用来充当所有的衣物用来抵御冬季的寒冷,而那个时期的兽皮鸟羽并没有被精细的裁剪制作,只是直接从动物野兽身上剥下来的皮毛晒干用来制成的衣服从而进行冬季御寒。

(2)长期使用木棉制衣

第一种木棉,或许说到木棉会联想到棉花,其实非也木棉和棉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木棉又名攀枝花或者英雄树,所以使用木棉制衣其实就是在使用木棉树的植物纤维物来制作衣物,这种植物的纤维物质又短又细软,用木棉制作衣物填充材料,会比较有弹性比较松软。

元朝时才有棉花,那么古人如何过冬?细品古人的“保暖手段”

并且它和其他的天然材料相比它更加不容易被浸湿且耐压保暖性强,还能够达到天然抗菌、不蛀不霉的效果,并且用木棉纤维来制做衣物的话,有很高的中空率,所以在很早以前古人就利用木棉来制作保暖衣物来抵御寒冷。

(3)颜色赛霜雪的裘毛

我们上面说到了原始社会曾用动物的皮毛来制作衣物,但是这一个小标题讲的也是用动物的皮毛来制作衣物,这个标题所讲的皮毛衣物又叫裘毛衣物,做法与上文中的原始时代的皮毛衣物做法大不相同,是用动物取出来的皮毛进行精致的修剪缝纫而制成的衣物。

裘毛衣物的发源地是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因为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偏寒冷,裘毛衣物的保暖性又非常强,所以,也就从地区流传至全国,这是古代富人的冬季衣装,而这一类衣物大多用貂毛、狐毛以及鹿毛,在古代人们都认为狐狸下腋以下的皮毛是全身最轻最保暖的毛发部位,所以很多的白狐裘皮衣物非常的珍贵,使用者大多是皇室,以及王公大臣等封建贵族。

穷人只能用普通的羊皮毛或者狗皮与毛发来制作裘毛衣物,在《晏子春秋》中曾写到:“景公赐晏子狐白之裘,玄豹之茈,其资千金。”从此记载语言中能够充分体现当时对于白狐裘皮衣物有多么的珍贵。古代的床上保暖四件套:

写完器具写完衣物,但古人终究是要休息的,我国的南部北部和西北地区气候差异较大,南方地区的气候情形还好到了冬天寒冷程度还能接受,但到了北方古代的人民在冬天又是如何让自己的被窝变得非常暖和的呢?

(1)火沙炕与北方使用的火炕

元朝时才有棉花,那么古人如何过冬?细品古人的“保暖手段”

热沙炕相对于普通的炕床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炕,它的制作材料特别的简单就是沙子,是否有一丝奇怪,沙子能够用来取暖吗?那它又是如何取暖呢?

用沙子来取暖的方式其实就是从夏天高温将沙子晒得非常热所得到的启发,古人在冬天的时候把沙子给炒热,然后,直接躺上去有的会铺一层被褥,而有的就直接躺上去这就是热沙炕。

而我国北方地区的一些炕是直接用砖头堆砌好一个..,砖头中间是中空的留下一个通气孔用来排放为了加热炕而燃烧燃料产生的气体,通过燃烧释放的热量经由砖头的传递,传递到人身体上的时候温度是适中的,然后再铺上被褥盖好被子,整个被窝在冬天的寒夜里温暖而舒适。

(2)被子被褥如何御寒

我们刚刚讲到的木棉是一种填充和保暖效果非常好的御寒材料,所以都会选择用木棉来制作被子,较贫穷一些的人家只能使用柳絮或者芦花等一些材料经过压实固定后变成御寒的被子,然后在床台上铺上厚厚的干草和动物皮毛,就形成古代人所使用的被褥和被子,虽然整体保暖效果不如木棉等材料制作的被子被褥,但效果也是比较保暖软和的。结语:

如今我们已到了21世纪在冬天再也不害怕寒冷侵袭,但在古代那个科技落后的时代,人们想尽了一切办法抵御冬天的寒冷,所以这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现在的一些包暖科技也是基于古代人的基础原型演变而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