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光武帝刘秀的一个决策,使250年后的中原乱战了130多年

2020-01-20 18:03:38 暂无 阅读:1296 评论:0

大家比较认可的五胡十六国,是起于304年,匈奴人刘渊在山西叛晋称帝。

从此,中国北方陷入了280多年由胡人政权混战和统治的时期。

光武帝刘秀的一个决策,使250年后的中原乱战了130多年

匈奴起兵时,已居住在山西南部,中原王朝的传统控制区

为什么那么多游牧部族在中原腹地居住?成了中原的心腹之患?

从刘秀到西晋,经历了东汉、三国,间隔250多年,为什么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要背五胡十六国这口锅呢?

这要从一次没有发动的战争说起。

光武帝刘秀的一个决策,使250年后的中原乱战了130多年

两汉的北部边界(东汉中期),太原以南已经属于腹地,边界南退到长城一线

匈奴内附和刘秀的绥靖

(1)匈奴趁中原内乱,南侵并入居塞内

东汉初年,中原陷入统一战争的内斗中,统一战争从刘秀称帝的公元25年,一直打到36年,持续了11年。在这期间,北部边疆的军阀卢芳与匈奴勾结,不断侵扰边境,乌桓、鲜卑等族也趁机侵扰北方。在这段时间,东汉对北部边境的控制极为薄弱,西域各城都转而依附匈奴。匈奴左部甚至在公元39年直接到长城以内定居,而东汉则迁移边郡人口到内地,躲避战乱。徙雁门、代郡、上谷吏民六万馀口置居庸、常山关以东,以避胡寇。匈奴左部遂复转居塞内,朝廷患之。。。

光武帝刘秀的一个决策,使250年后的中原乱战了130多年

西汉北部边境:西汉一朝,北部边境在长城沿线以外,而东汉时期,则一直被压缩在长城一线。

转机发生在公元46年到51年。匈奴中连年旱蝗,赤地数千里,人畜饥疫,死耗太半。

先是草原天灾不断,然后匈奴内部因为继承权问题产生了分裂。

东汉建武24年(公元48年),匈奴日逐王比自立为南单于,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

南单于迫于北部匈奴的压力,向汉庭称臣。(在王莽之前,西汉虽然册封匈奴,但更近似平等的邦交关系,王莽把给匈奴单于的印信,从“印玺”换成了“印章”。南匈奴单于则被北匈奴逼迫到向东汉下跪)诏遣中郎将段郴、副校尉王郁使南匈奴,立其庭,去五原西部塞八十里。使者令单于伏拜受诏,单于顾望有顷,乃伏称臣。

光武帝刘秀的一个决策,使250年后的中原乱战了130多年

西汉时期北部游牧民族分布情况:除了匈奴,鲜卑、乌桓等族已经开始活动

(2)光武帝决策“以德服人”,南匈奴进一步南下

在南北匈奴分裂以后,东汉一直有趁机对匈奴作战的声音。

这一时期,随着东汉内部统一,乌桓、鲜卑等部族又开始寻求依附,并以杀戮匈奴作为“投名状”。

主要的思路是:趁匈奴内乱和天灾,集合乌桓等族,将北匈奴逐灭,将南匈奴迁出长城。

公元50年,南匈奴对战北匈奴不利,东汉政府进一步将南匈奴迁到西河地区(太原以西,雁门以南,后来匈奴刘渊起兵也在这一带),进入长城内放牧。南单于遣兵拒之,逆战不利,于是复诏单于徙居西河美稷。。。冬屯夏罢,自后以为常。

光武帝刘秀的一个决策,使250年后的中原乱战了130多年

公元37年,匈奴甚至攻略到了河东郡,距离洛阳一步之遥;安置南匈奴的西河郡,与洛阳也并不遥远

而南匈奴自身,依然游牧为生,并没有设置郡县管辖。南单于既居西河,亦列置诸部王,助汉扞戍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郡,皆领部众,为郡县侦逻耳目。

光武帝刘秀的一个决策,使250年后的中原乱战了130多年

东汉时期,北匈奴被击溃、西逃后,鲜卑成为北方的主要部族。鲜卑成为五胡十六国的主要演员之一

到公元51年,光武帝刘秀最终做出了“以德服人”的决策,没有发兵。

也许是因为东汉内战刚平,没有国力支撑,也许是光武帝刘秀的平和性格,总之,这项决策,错过了消灭匈奴的最好时机。他说,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有其有者安,贪人有者残。

仅仅过了10年,北匈奴缓过劲来,从公元62年开始,持续对云中、五原等北部边界进行侵扰,这一过程持续了20多年,一直到公元89年,东汉内部经过政治角力,派窦宪击溃了北匈奴。

但南匈奴已经在山西、宁夏等地定居下来,而且并没有改变他们游牧的习俗。

一群没有汉化的游牧部族在中原腹地生活,成为一把危险的利刃。

光武帝刘秀的一个决策,使250年后的中原乱战了130多年

东汉中后期到三国时期,羌胡等族逐渐活跃在中国北方;乌桓、匈奴、鲜卑等部族开始加入中原的内部争端

北方草原部族的内迁

(1)北方和边郡人口流失

由于王莽时期,黄河出现改道,中原人口大量流失。随后延续20年的战争和流民暴动,加剧了这一人口流失过程(赤眉军不事生产,走到哪吃到哪,吃完一地再去另一地)。

东汉初年,为躲避匈奴、乌桓侵扰,还组织过边郡人口内迁,进一步造成了边境地区人口的稀缺。

乌桓、鲜卑等部族在东汉统一后,一部分部落选择依附东汉,成为中原的重要兵源之一。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魏晋南北朝,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五胡内迁”。

特别是后来三国乱战,北方人口和劳动力的巨大缺口,使得曹操征乌桓等军事行动,最终都将部族人口转化为兵源或劳动力。

西晋甚至还将游牧部族的人口绑为奴隶,卖到内地。

光武帝刘秀的一个决策,使250年后的中原乱战了130多年

(2)羌人对关中的侵扰

两汉魏晋扩展边界,攻略西域,将宁夏、甘肃等地纳入控制,这些地带的羌胡,则一直与..、魏人、晋人摩擦不断。

丝绸之路的开辟,部分青海、..的羌人,则一直与中原王朝摩擦不断,王莽还特地扫平过青海。比如公元89年,烧当羌迷唐率众八千人寇陇西,胁塞内诸种羌合步骑三万人击破陇西兵,杀大夏长。

打不过的时候,他们就投降,过几年缓过来,又来骚扰。

光武帝刘秀的一个决策,使250年后的中原乱战了130多年

随着羌胡内迁,..、魏人、晋人选择了放弃土地南迁,躲避羌胡。

东汉设置的“护羌校尉”,在处置羌人问题上具有极大的自主权,这就造成了不同的人担任这一角色时,态度、政策经常变化,有的打压、有的怀柔、有的内部分化,如果怀柔的人武力不足威慑,或者搞分化的人力度不足,反映出来的,就是羌胡的时降时叛。比如102年,安定降羌烧何种反,郡兵击灭之。

光武帝刘秀的一个决策,使250年后的中原乱战了130多年

由于汉中、陇西与青海接壤,不断受到羌族的骚扰。

东汉还设置“西海郡”,修建城防,作为防御羌族骚扰的据点。

107年,羌人苦于徭役,图谋叛乱。他们连兵器都没有,地方官吏却无可奈何。时羌归附既久,无复器甲,或持竹竿木枝以代戈矛,或负板案以为楯,或执铜镜以象兵,郡县畏懦不能制,丁卯,赦除诸羌相连结谋叛逆者罪。

光武帝刘秀的一个决策,使250年后的中原乱战了130多年

两汉的交通和主要城市

“五胡”乱战,血与火的一百三十年

(1)十六国乱战,起于西河南匈奴

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在光武帝刘秀许给的西河一带起兵,建立了前赵政权(前期国号为汉)。

从303年书中巴氐李氏起兵,到439年鲜卑拓跋氏统一北方,中原陷入五胡十六国的乱战,持续了130多年。

光武帝刘秀的一个决策,使250年后的中原乱战了130多年

五胡十六国主要势力大致时间线

鲜卑人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南凉、北魏、西秦、吐谷浑等政权。

匈奴人建立了前赵、胡夏等政权。

羌胡则建立了后秦、北凉等政权。

光武帝刘秀不会想到,他的一个决策,会影响到250年后的中国,让中原陷入100多年的胡人乱战。

其实这个过程中,汉化为农耕族群的羌人并没有打起什么大的水漂。反倒是一直处于游牧状态的南匈奴,和鲜卑人,在中原搞事情。

光武帝刘秀的一个决策,使250年后的中原乱战了130多年

东汉画像砖 舞乐表演风格比较粗犷

(2)文化认同是畏威怀德的基础

所以说,除恶务尽。让草原人到中原牧马,这样的决策,事后想想,真的很脑残好不好。

盖了棺,也未必有定论。刘秀想不到10年后北匈奴就卷土重来,更想不到250年后南匈奴会在腹地造反,从此五胡在中原乱战100多年。

后来,大唐也演过这么一出戏。

光武也好,唐玄宗也好,都对自身的威权过于自信了。畏威怀德,是建立在文化认同基础上的。

光武帝刘秀的一个决策,使250年后的中原乱战了130多年

洛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