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三国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事后想想让人脊背发凉!

2020-01-24 12:27:56 暂无 阅读:988 评论:0

说起三国时期觉得最让我脊背发凉的战争,那可能就是官渡之战了吧。这场战斗是曹操统一北方的一场决定性战争,但是一直让我觉得很奇怪,下面我就来说说我的奇怪点吧。

三国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事后想想让人脊背发凉!

一、曹操奇怪的兵力

在赤壁之战中,对于曹操的兵力是这样描述的:“时公不满万,伤者十二三。”

也就是说曹操的兵力不足一万人,而且其中还有这一两千人的伤兵。袁绍军有多少人呢?保守估计袁绍军有十万人。以一万打十万人,能取得胜利,即便是曹操用计的话,也让我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而且其中有如此一个记载:“凡斩首七万余级,辎重财物巨亿。”

也就是说曹操不到一万人但是却杀了袁绍七万人。不说我说啊,即便袁绍的军队是七万头猪,你让曹操一个人杀七个人,这个不论是体力还是难度都是非常大的,因此我觉得很奇怪很奇怪。

而且在之前曹操收编了三十万青州军,据记载:“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万余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军。”

即便是三个人里面选一个,曹操也应该有着十万精锐的青州军,那么在作战的时候,青州军去哪里了?曹操肯定不能把十万人全部都放到官渡前线,,因为曹操的领土比较大,各个地方都需要人驻守。但是官渡作为曹操的主战场,曹操至少也应该把自己的主力部队放过去吧,而不是仅仅就派一万人去作战。

另外,在《三国志》中还有如此有趣的一段记载:“八月,绍连营稍前,依沙塠为屯,东西数十里。公亦分营与相当。”

也就是说,袁绍有十万人,营地东西数十里;曹操只有一万人,居然也学袁绍将营地绵延数十里。我们都知道,五个手指头很无力,但是握紧一个拳头却很有力。曹操这个举动恰恰是兵家大忌。而且一万人,说什么也不能跟十万人相提并论啊,曹操这个绵延数十里的阵地有问题。

袁绍有十万人的说法也不是我信口胡说的,而是在《三国志》中有明确记载:“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

因此综上来看,我认为曹操绝对不可能仅仅只有一万人的兵力,我认为曹操此时应该是拥兵三万人到五万人,这样才能实现《三国志》中所说的种种记载。我认为一万人之说是为了营造曹操官渡之战的神话而胡说的。

三国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事后想想让人脊背发凉!

二、两方奇怪的粮草

官渡之战的胜利,我们可以说是由粮草所决定的。曹操已经没粮了,但是曹操烧掉了袁绍的粮食,最终袁绍大败,曹操大胜。但是我却产生了疑问,两方的粮食对比就那么悬殊吗?我们首先来看曹操。

曹操当时已经推行了屯田制,而且这个记载是在官渡之战之前的。据记载:“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征讨四方,无运粮之劳。”

从这个记载中我们可见,曹操采用了韩浩等人的建议,进行了屯田工作,并且颇有成效,在曹操军中积累了粮食百万,而且曹操外出征战多是依靠着自己强大的屯田才支撑下去的。但是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辛辛苦苦攒下的百万粮草的家底没了,成为了只能支撑一个月的粮食。这不由得让人怀疑,曹操只有一万人,但是他的粮草有如此之多,为什么曹操会支撑不下去?只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曹操的兵力远远多于一万人;一种是曹操的粮草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多。个人看来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曹操的兵力其实是远远多于一万人的。

然后是袁绍一方的军粮。似乎在我们的印象之中,袁绍属于那种大户人家,财大气粗,外出打仗从来不用为粮食犯愁。其实这个是不对的,袁绍虽然家底子厚,但是他一次性出动十万人,对于自身也是非常大的消耗,而且袁绍的家底子,未必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厚实。在官渡之战之前,袁绍的谋士沮授和田丰曾经劝谏袁绍说:“师出历年,百姓疲敝,仓庾无积,赋役方殷,此国之深忧也。”

由此可见此时袁绍的内部情况也不太好,袁绍一直以来都在跟公孙瓒作战,自己境内的经济也遭受到了非常大的打击,袁绍自己的家底子也不是非常丰厚。

三国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事后想想让人脊背发凉!

另外,还有这样一条记载可以作证当时袁绍的境况:“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葚。”

可见当时袁绍部队的生活也不太好过,他的士兵都要靠吃桑葚为生。但是到了官渡之战中,袁绍的家底子一下子丰厚起来了。据记载:“今袁氏辎重有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

因此袁绍这一战,也可以说是拿出了自己压箱底的东西,并不是有些人所说的这仅仅是袁绍的一个小失败之类的。

袁绍的粮草从哪里来的呢?我推测袁绍这一场官渡之战,恐怕也是倾尽了自己所有的资源才能够打出来的。因此官渡之战不论对于曹操还是对于袁绍来说,都是决定性的一战。

官渡之战输了之后,袁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能力了。因为这一场战斗之后,他的家底子也被打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