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明代宦官十二监之“内官监”,巅峰时期轻松碾压司礼监

2020-01-24 15:28:53 暂无 阅读:751 评论:0

序言:

明代是一个宦官专权比较严重的朝代。虽然最初明太祖朱元璋严令宦官专政。但是等到明成祖朱棣以后,宦官势力又在一次崛起。明成祖逐渐让宦官担任监军、外调等官职。从而实现了宦官身份的转变。宦官在最初充当皇帝的奴才。后来逐渐成为皇帝的亲信,控制着一些重要的政治机关比如东厂、宦官二十四衙门。揭开了宦官专政的序幕。

提到明朝的宦官专政,就不得不提及明朝内廷机构十二监,它是宦官专政的中心。二十二监之一的内官监则是中心里的核心。特别是在明朝初期,内官监是明朝宦官机构里的大哥大,就连明朝中期以后权倾一时的司礼监都要让它三分。

在下文当中我会对内官监的构成、职能、地位变动展开论述。从而揭开内官监真实面纱。

明代宦官十二监之“内官监”,巅峰时期轻松碾压司礼监

内官监令牌

一、明代内官监的构成。

内官监作为明代宦官十二监之一,它的设置时间是最早的。在明朝初期内官监的地位在司礼监之上,是明朝初期内廷第一大机构。 论实力而言,可以轻松碾压司礼监。但是等到明朝中后期,随着司礼监地位的上升。内官监则在逐渐的衰退,成为没有什么实际权利的机构。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内官监的发展演变顺序和它的主要构成:

1、内官监的前身——内使监

如果对内官监进行详细考察研究的话,就会发现,这个机构设置的源头就是内使监。通过“内使监”这三个字的表面意思理解,你就会发现,它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内廷机构。天地坛祠祭署、神坛署、皇陵署、神宫内使监、尚宝监、内使监、尚冠监、尚衣监、尚佩监、尚履监。——《祖训录》

上面是《圣祖录》中对当时明朝初期设立的十个内廷机构的记载。通过这段史料的记载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内使监”排名第六位。从排名上来看,它的地位并不是太高。但是实际上这个机构确实是明朝初期设立的内廷机构中权力最大的。

明代宦官十二监之“内官监”,巅峰时期轻松碾压司礼监

影视作品中的内官监

2、内官监的具体构成。

这一机构早在明朝建立之初就已经设立了。在明朝十二监当中,是设置时间最早的。根据相关史书的记载,在1367年设立内使监,主要构成人员有监令,下设监丞、奉御、内使、典簿等。——《太祖实录》

监令——内使监的主掌长官。在明朝监令权力还是很大的。而且皇帝对监令还十分的信任。有很多重大的事情都交监令给去办理。比如在明朝永乐年间,著名的航海家郑和就是内官监太监。当时明成祖朱棣。把率领数百支船舰航海的大任务就交给了郑和,由此可见当时的皇帝对内使监监令还是十分的信任的,把他当做亲信来看待。

监丞——内使监的二把手。相比于监令来说,监丞的地位并不是那么突出。只是简单的充当监令的副职。而且它既不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也没有什么突出的地位。但是实际上,内使监的监丞,把控着内使监的正常运行。一些具体事务的处理上都是内使监的监丞负责的。

奉御、内使、典簿——内使监的具体构成人员。除了监令和监丞两个主掌官员之外。奉御、内使、典簿,这些官员都是内使监的具体构成人员。他们负责具体事务的处理每个职务管理一个方面。使得内使监的职能能够有效地发挥。“洪 武三 年命 工部造 红牌,镌戒谕后妃之词悬之宫中,申严宫闱之禁。曰:皇后之尊只得治宫中之事,宫门外事毫不得预,后妃嫔嫱宫中诸费皆尚宫奏之,发内官监覆奏,方得赴部关领。若尚宫不奏而辄发内官监,内官监不奏而辄赴部擅领者,皆论死”——《明内廷规制考》

由此可见,内官监从职能上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完善的机构。内官的人员构成也比较的完备,有具体的分掌不同职务的官员。在明朝初年,内官监是在不断发展中,地位逐渐上升的。

明代宦官十二监之“内官监”,巅峰时期轻松碾压司礼监

刻在钟鼎上的内官监史料

二、内官监的职能——从内侍机构到权力机构。

目前学术界对于内官监的研究还是不太充分的。对于内官监的职能研究更是有很大的空白。而且关于明朝十二监的史料记载也比较少。因为史书大多都是士大夫官僚所写的。这些士大夫基本上都是比较鄙弃宦官的,所以史书对宦官的描述不是很充分。“欲论有明一代宦官制度,事固不易,而论明初之制,则以文献不足,其事犹难。明内府十二监,以司礼监职司最要,其建置沿革及职权之演变,最模糊不明者,亦以得见国立北平图书馆藏明钞本《祖训录》微卷,始有一较清晰 之了解”——黄彰健

上边引用的是黄彰健先生的一句话,这段话就可以体现出目前学术界对明代宦官机构研究的困难。但是尽管困难,从民国到现在100多年的时间里,有很多著名的学者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目前人们都公认内官监具体职能由这几个:职能一:近侍内官,总揽内宫事务。

这是内官监设立之初的基本职能,在明朝初年就设置了内官监,但是在这一时期内官监职能并不是太完善,处于一种总揽机构的职能中。而且职务比较庞杂,缺乏具体的分工。而且很多职能仍然处在不断地游离发展当中,并没有定型。“乃定置内使监奉御六十人,尚宝一人,尚冠七人,尚衣十人,尚佩九人,尚药七人,纪事二人,执膳四人,司脯二人,司香四人,太庙司香四人,涓洁二人”。——《明史》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内官监,仍然仍然是一个总揽各方面事务的机构。没有演变出属于他自己的独特职能。虽然没有具体定型,但是他的权力还是十分大的。是皇帝的侍卫亲信。

明代宦官十二监之“内官监”,巅峰时期轻松碾压司礼监

内官监史料记载

职能二:总掌内外文移。

随着明朝官制的不断变革,内官监也从以前总揽内宫的机构发展成为负责掌管内外文移的机构,从权力上来说有了一定的实权。而且职能进一步具体化,有了属于自己的特殊职务。它的具体执掌如下:“通掌内史名籍,总督各职,凡差遣及缺员,具名奏请……所掌文籍,以通书算小内使为之”。——《明太祖实录》

所谓掌管内外文移,具体来说就是否则朝廷里一些奏疏的收发。如果皇帝有指令可能会通过内官监下发给各地方的官员,同样如果地方官员有事务要向皇帝奏报,也要通过内官监来传达。“敕内官毋预外事,凡诸司毋与内官监文移往来”。——《明史》

但是由于朱元璋非常厌恶宦官干预朝政,所以朱元璋在规定了内官监的基本职责之后,又对内官监的职责进行了限制。规定内官监不得干预朝政,否则内官监的长官就要被处死。因此也就限制了内官监的权力。“与在内衙门行移,中使司呈内官监,内官监帖下中使司;其余内府各衙门行移,俱由内官监转行”——《太祖实录》

明代宦官十二监之“内官监”,巅峰时期轻松碾压司礼监

内官监太监

职能三:职掌礼仪之事。

在洪武26年,朱元璋规定“不管是亲王还是公主,凡是涉及到婚姻嫁娶和朝贺相关的重大礼仪制度。都必须由内官监和礼部共同管理。”实际上这就是给予了内官监管理礼仪制度的权利。虽然这种权力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但是实际上,这背后隐藏着很大的玄机。内官监可以通过这项权利从中捞取不少的油水。确实是一个难得的肥差!“设仪物于文楼下”——《祖训录·内官》“掌成造婚礼奁冠舄伞扇、衾褥帐幔仪仗及内官、内使贴黄诸造作,并宫内器用、首 饰、食 米、上 库 架 阁 文 书、盐 仓、冰窖”。——《祖训录·内官》

以上分析的只是内官监的一部分职能,往具体来说还有很多,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就不能一一道来了,总体来说,内官监从一个内廷机构逐渐发展为明朝皇帝的亲信权力机构。权力是一步一步的上升的!

明代宦官十二监之“内官监”,巅峰时期轻松碾压司礼监

内官监掌管礼仪制度

三、内官监地位的演变——从内官第一署到无名小卒!

内官监地位的演变还是非常曲折的,在明朝初年内官监是明朝的内官第一机构。特别是在明朝洪武年间和永乐年间权倾一时,用大权独揽这个词来形容内官监绝不夸张。在明太祖朱元璋设置的十个内廷机构当中,没有一个机构可以和内官监相媲美。

内官监的地位之高可以从它的品秩中体现出来。在明朝初年,内官监虽然排名是第六位。但是实际上它的权力是在所有机构中最大的,而且明朝初年所有的内廷机构的长官都是正七品。而唯独内官监的长官为正六品。由此可见,当时的皇帝对内官监还是非常重视的,授予了它很大的权力和荣誉。为政必先谨内外之防,绝党比之私,庶得朝廷清明,纪纲振肃。前代人君不鉴于此,纵宦寺与外臣交通,觇视动静,夤缘为奸,假窃威权,以乱国家。其为害非细故也,间有发奋欲去之者,势不得行,反受其祸,延及善类。汉唐之事深可叹也! 夫仁者治于未乱,知者见于未形,朕为此禁,所以戒未然耳”。——《明太祖实录》

但是不幸的是等到明朝中后期以后,司礼监逐渐崛起,成为明代内廷的第一大机构。与此同时,内官监在逐渐的衰落。它的一些具体的权力都被司礼监所掠夺。比如贴黄的权力。所谓贴黄就是明代的宦官,在传达奏疏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奏疏的内容有问题,可以自己将处理意见写在一个小纸条上,(这个小纸条是..的纸),贴在奏书的背面,宦官就是通过这项权利来干预朝政。最初这项权利控制在内官监手中,但是后期这样权力逐渐转移到了司礼监。内官监也就实现了从权倾一时到默默无闻的转变。

明代宦官十二监之“内官监”,巅峰时期轻松碾压司礼监

内官监太监郑和

总结:内官监的演变是明代专制皇权加强的表现之一。

其实从内官监的职能和地位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它只不过是一个为专制皇权服务的一个工具。它的运行并不像现在意义上的民主制度那样,完全是听从皇帝的意思办事。而且对皇权没有任何制约的功能。极端受制于皇权,唯皇权是从。内官监的逐渐衰落,正是明朝专制皇权逐渐上升的一个表现。

司礼监作为内官之首,在宣德以后逐渐成为内官的首要机构,随着司礼监地位的日益显赫,内官监一步一步的衰落。归根到底是内官监已经不适应明朝皇帝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从而使得内官监逐渐被司礼监所取代。

参考资料:

《明史》

《明太祖实录》

《圣祖录》

《明内廷制度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