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假冒藩王起兵反清,寄希望于吴三桂和史可法,最终二人都负了他

2020-01-29 12:23:39 暂无 阅读:1251 评论:0

1644年四月,李自成在山海关被吴三桂和清军联军击败,惨败的李自成率军撤退回北京,匆忙在北京举行了登基大典之后便率军撤退回陕西,刚刚建立的大顺朝遭遇了严重的打击,而李自成从北京撤退也向刚刚被大顺朝占领的地区军民们传递了一个负面消息——大顺已经走下坡路了,再跟着大顺朝和李自成似乎已经没有了前途。

假冒藩王起兵反清,寄希望于吴三桂和史可法,最终二人都负了他

形势图

而且,由于消息传递不准确,很多人以为吴三桂是借清军为崇祯皇帝复仇、收复了北京,于是京畿、山东等地的官绅们开始策划反叛大顺朝,一时间四十三个原本已经投降大顺朝的州县又重新恢复了明朝的统治。不过这些州县都是当地乡绅自发组织的,和明朝南京朝廷并无直接联系,所以这些官绅们急需要一个明朝的宗室藩王来作为恢复明朝的旗帜和号召。但是原本封在山东的鲁王、德王和衡王都逃跑了,最终只能找了一个地位很低的明朝宗室。

此人时任香河知县,名叫朱帅(钅炊)是庆藩宗室,袭爵奉国中尉,按照明朝王位的承袭,皇子封亲王,亲王的嫡长子为王世子,其他诸子封郡王,郡王嫡长子封郡王世子,其他诸子封镇国将军,然后以此类推,世代诸子封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和奉国中尉。可见,奉国中尉朱帅(钅炊)已经是明朝宗室中地位很低的了,但是由于宗室无人可用作号召,他只能勉为其难了。

于是,朱帅(钅炊)假称“济王”,并发布檄文号召天下兵马共襄明朝、反抗李自成和清朝,这位“济王”在檄文中写道:“不佞派居天裔……统众专征。闻吾君犹存六尺之孤,况寰宇不止一成之藉。史司马整旅江南……;吴总戎扬旌塞北,清兵挟汉将齐驱,屡有捷音,多方响应。”其中,史司马是指南京朝廷兵部尚书史可法,吴总戎则是指已经投降清朝的吴三桂,但是此时山东官民并不知道这些消息。其实,此时的吴三桂已经成了清朝的忠实走狗了,“济王”寄希望于吴三桂根本没有任何意义。而檄文中提到的另一位大臣——史可法,虽然是明朝南京朝廷的兵部尚书,但是此时也指望不上了,那么这又是为何呢?

假冒藩王起兵反清,寄希望于吴三桂和史可法,最终二人都负了他

吴三桂剧照

史可法虽然是南京兵部尚书,并在南明弘光皇帝即位后担任内阁大学士、督师江北,但是史可法名义上节制的江北四镇其实是四个跋扈的军阀,他们各自率领数万军队,镇守一方,但是却并不真心为明朝着想,他们所想的只是保存自己的实力、在乱世之中割据一方,所以史可法驱使不动他们。另外一方面,史可法自身也缺乏进取山东等地的信心和战略,当时史可法和很多弘光朝大臣的战略方针是“联虏平寇”,即联合清朝共同消灭李自成,史可法等人为了不刺激已经占领北京和京畿的清朝,对山东的军民起义不做呼应,也根本没有派兵前去联络。

假冒藩王起兵反清,寄希望于吴三桂和史可法,最终二人都负了他

史可法

而此时,清朝则派出大臣前去招抚山东,并且派出大军作为招抚的后盾,朱帅(钅炊)和山东官绅“仍欲据命”,不愿意归顺清朝,但是寡不敌众,而且又得不到南明弘光朝廷的支持,所以“济王”只得解散部众,归降了清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