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蜀汉最有争议谋士是谁?刘备知人善任,诸葛亮北伐却因他失败

2020-03-27 12:25:11 暂无 阅读:1123 评论:0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个出自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楚辞·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中的词语用在马谡仕途生涯上可谓是实事求是。有才气又夸夸其谈的马谡只能被颇有识人之名的刘备控制使用,且要多加打磨,方可大用。刘备死后,马谡却被谨慎用人的诸葛亮提拔使用,并引为军事知音,破格重用。

刘备主政益州后,马谡的官职先由“绵竹令”转任“成都令”,再拔擢为“越隽太守”。县令,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职掌一县政务,即掌治民,显善劝义,禁奸罚恶,理讼平贼,恤民时务,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太守,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职掌一郡政务,即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及自行任免所属掾史。不管是县令,还是太守,都是离老百姓最近,都要有“清晨之问、静夜之思,案无积卷、事不过夜”的实干。刘备驾崩后,诸葛亮为蜀汉丞相,总理军国重事,以“才器过人,好论军计”除马谡为丞相参军。参军,“参军事”的省称,为王府、公府、军府、州府的佐吏。东汉将军等统兵出征时,则置参军事,掌佐主帅参谋军事。曹操为丞相时,总揽军政,其僚属常有参丞相军事,职任颇重。

蜀汉最有争议谋士是谁?刘备知人善任,诸葛亮北伐却因他失败

诸葛亮初出茅庐,先是刘备的幕僚;平定荆南四郡后,被刘备“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后攻占益州后,被刘备“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刘备称帝后,诸葛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后,领司隶校尉”。刘备逝世前,所谓蜀汉丞相的诸葛亮却未开府建牙。直至建兴元年(223年),诸葛亮被刘禅“封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在《辞海》中,“开府建牙”是两个分开的词,即“开府”、“建牙”。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如三公﹑大将军﹑将军等)成立府署,选置僚属。建牙,古指军旗,又称牙旗,然后引申为开府大臣的权力象征词。建牙即指开府了,有了自己的标杆和地位。从《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记载可知,从刘备称帝到刘禅继位这段时间里,诸葛亮虽被刘备封为丞相,却未开府建牙,就没有自己的班子成员的,就没有长史、丞、参军这些都是开府之后才能有的官职。因此,诸葛亮开府建牙后,马谡也才由从事政务的“越隽太守”转为参谋军事的“丞相参军”,成为诸葛亮重点培养的对象。对马谡而言,当县令,做太守,要实干担当;而任参军,转为纸上空谈。

蜀汉最有争议谋士是谁?刘备知人善任,诸葛亮北伐却因他失败

参军的功能和职责在西周姜尚《六韬·龙韬·王翼》中有系统地描述,包含腹心(谋主)、谋士、天文、地利、兵法、通粮、奋威、伏旗鼓、股肱、通材、权士、耳目、爪牙、羽翼、游士、术士、方士、法算十八类。不管参军中的哪一类,都是引经据典,出谋划策,卖卖知识,动动嘴皮。所以,在刘备的心中,马谡是人才,擅于政务;在诸葛亮的心中,马谡是高才,长于军事。最为重要,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后马上开府治事而大权独揽,要组建自己独立的人马班子,以实现“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为此,被刘备雪藏的马谡就被诸葛亮重新发现,放在身边可时时从白天到黑夜地谈论军事谋略。

蜀汉最有争议谋士是谁?刘备知人善任,诸葛亮北伐却因他失败

马谡,从越隽太守变成丞相参军,从专注于实干变为卖弄于空谈,从而导致其夸夸其谈的老毛病又犯了,才导致五年后街亭惨败,让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毁于一旦。

笔者按:错位,一般指离开原来的或应有的位置。马谡,本是一个在刘备时期专攻政务,并在治国理政方面有所建树的行政管理人才,却因“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而被诸葛亮看重,转任参谋军事的参军,从而被错位重用而造成后来街亭失利,第一次北伐失败。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