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红楼梦》大俗大雅——历史性,批判性,是其成功的关键

2020-03-27 12:25:28 暂无 阅读:1382 评论:0

《红楼梦》大俗大雅——历史性,批判性,是其成功的关键!

几百年前的曹公,在穷困潦倒到需要朋友不时救济的情况下写出了《红楼梦》,一开始就说了其题旨,大旨谈情,为闺阁女子做传,他哪里来的胆量和那么多心思把一大段历史隐藏在小说里?不管别人怎么说,我是从来不读那些打着研究红楼梦旗号其实是在意淫清朝历史的书籍的。

《红楼梦》大俗大雅——历史性,批判性,是其成功的关键

《刘姥姥进大观园》那回。林黛玉“病如西子胜三分”!无奈在刘姥姥眼里,她的病态压倒了美态。当大雅与大俗碰撞时,迸发的是深刻的人生哲理。林黛玉怕花谢,花谢了,她要用锦囊收藏、埋于香冢。而刘姥姥盼花落,“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才能吃了填饱肚子。这是两种相差悬殊的生活状态,曹公都经历过,家族巨变使他从天上跌到地下。贵族的风雅、贫民的艰辛,施舍者的得意、乞食者的落魄,曹公深知个中滋味。正因遍览世间百态、饱尝人情冷暖,心怀大悲悯,曹公才能用一支笔,勾画出大雅与大俗。那是批判!

人们研究《红楼梦》,较多的侧重于曹雪芹对封建时代的批判。曹雪芹对封建时代的批判是深妄的、全面而广阔的,因而这种侧重也是必需的、自然的。

《红楼梦》大俗大雅——历史性,批判性,是其成功的关键

曹雪芹是一位超前的思想家,他的理想不属于他自己的时代,他的批判是属于他自己的时代的,他的理想却是属于未来的时代的。所以他只给贾宝玉、林黛玉以美好的理想而且让这个理想在他的时代彻底毁灭,这就表明他的理想是属于未来的世纪的。

我们继续来看王熙凤,其中也暗含对历史的批判。

【曲】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

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

《红楼梦》大俗大雅——历史性,批判性,是其成功的关键

“生前心已碎”喻是:魏忠贤为明朝国家大事特别是事关国家安危的抵御后金政权(清朝前身)入侵的大事,真是操碎了心。当然,他也为自己的荣华富贵操碎了心。

“死后性空灵”喻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崇祯煤山上吊自杀殉国前的第五天,在大势已去、大厦将倾的绝望中,崇祯在听到太监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话之后,终于领会到了皇兄临终前强调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所在。崇祯在幡然醒悟后,在自己临死前决定收葬魏忠贤遗骸。

魏忠贤上吊死后,其治国才能和爱国衷心先后得到两位皇帝的认可,其灵魂得到安慰,真可谓“性空灵”。

《红楼梦》大俗大雅——历史性,批判性,是其成功的关键

“荡悠悠三更梦”更形象的指明魏忠贤是上吊而亡。

《红楼梦》作者在书中借王熙凤追悼了被清廷严重毁誉的大明功臣魏忠贤,暗中为魏忠贤作了昭传,真可谓史笔也。作者在作品里沉淀了自己对历史的无限凭吊之情。

点订阅,不迷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