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十万将士骑“龙”飞渡黄河的传说,背后是..的一段奇特战史

2020-05-12 09:37:32 暂无 阅读:1672 评论:0

1947年8月22日,中原野战军第四纵的十万人马在陈(赓)将军的指挥下,一夜之间飞渡黄河天险、挺进中原。

有趣的是,这一名垂军史的壮举,在黄河两岸的老百姓口中却演化为一段神奇的传说:

..渡河之夜,风雨交加、雷鸣电闪,突然从滔天巨浪中跃起一条金..的巨龙。..十万将士就骑上这条龙,飞到对岸,一举全歼灭了镇守黄河天险的敌军……

在今天看来,这可以理解为当时人民群众对..的真心拥护所激发出来的美好想象。然而这十万大军骑“龙”飞渡黄河的传说,却并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它的背后是..的一段奇特战史……

十万将士骑“龙”飞渡黄河的传说,背后是..的一段奇特战史

8月中旬,承担右路突击任务的四纵第二十二旅六十六团在连续数日的急行军后,来到上级指定的渡河地点——山西平陆县茅津渡。

当时全团士气高涨,但一个难题摆在他们面前:没有船渡河。附近的船只,要么被敌人抢走,要么被敌人砸沉了。

团首-长一边让部队努力找船,一边深入发动群众共商对策。

没过多久,团部就收到了五花八门的渡河点子,诸如水葫芦、羊皮包、门板、木筏等等,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就在团首-长忧心如焚时,特派员张琦带来一个好消息:老百姓想出一个“骑龙渡河”的妙招。

十万将士骑“龙”飞渡黄河的传说,背后是..的一段奇特战史

团长申克、副团长朱英、政委郭庆基等人当即随张琦来到河边一探究竟。

只见一片高粱地里,已经扎好了几个黄澄澄的油布包,都是一丈多长、一尺来宽,看上去的确像是民间闹元宵所用的大龙。

这些“大龙”就是在油布包里塞满棉花、秫秸等材料。用它来做渡河工具,不但划起来非常轻便,在水里浮力很大,用子弹打也不沉。这是当地众多老艄公出的主意,他们曾用这招对付敌人的封锁。

申克当即让两名战士在河水里试了一下。这“神器”果然好用,坐上去用浆轻轻一划,油布包就猛地往前冲去。申克、朱英、郭庆基等人大喜,终于找到渡河之策了!

不过,往细里一想,还是有些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油布包不太好操纵;二是每个油布包只能坐三四个人,渡河效率不高。

十万将士骑“龙”飞渡黄河的传说,背后是..的一段奇特战史

就在众人七嘴八舌地正议论时,有人又想出一个好办法:把几个油布包拼接在一块,再安上一个舵,划起来就相当于船了。

经过试验,他们确定每三个油布包编成一艘“船”,上面可以坐一个班的战士,还可载上一门小炮、一挺机枪。

随后,两百多个艄公一致要求送部队过河。申克等人欣然同意,决定在每一架油布包上配一个有经验的老艄公掌舵。

接下来,部队一边加紧制作油布包,一边开始了水上练兵。附近群众随之掀起了给部队献材料的热潮。

没几天,一大批油布包就做好了。战士们没日没夜地加紧练习在油布包上划桨、射击、登岸,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十万将士骑“龙”飞渡黄河的传说,背后是..的一段奇特战史

可以说,此时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8月22日是预定渡河之日,可是偏偏天公不作美。那天从早上开始就开始风雨大作、雷电交加,由此引起黄河水暴涨,怒涛奔涌,如同千万只猛兽在咆哮!

虽然这样的天气不利于渡河,但..首-长认为,这河水暴涨的日子,恰恰也是敌人防范松懈之时,完全可以来个出其不意,在黑夜里用偷袭加强攻的办法打过河去。

半夜12时整,团首-长下达了正式渡河的命令。

十万将士骑“龙”飞渡黄河的传说,背后是..的一段奇特战史

首批渡河的十几架油布包,在二营长张铎带领下率先驶离岸边。战士们努力挥动着桨板、铁锹,一架架油布包如同一匹匹脱缰的野马,快速飞向河心。

虽然此时雷雨大作,浪急风高,黄河仍在咆哮,但..将士奋力划桨、老艄公们稳稳掌舵,个个镇定自若,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此时留守河岸的指挥员们都悬着一颗心:猛涨的河水会不会把部队冲散?渡河将士在黑暗中能否掌握方向?那些捆扎起来的“龙”经不经得起狂风巨浪的挑战……

十多分钟,远处忽然火光冲天,紧接着,手榴弹、炮弹的爆炸声接连不断地响了一起。曳光弹带着耀眼的尾巴,在夜空中飞腾、舞动……

十万将士骑“龙”飞渡黄河的传说,背后是..的一段奇特战史

四连冲过去了!六连也冲过去了!

没过多久,指挥员们就看到在对岸的山包上,燃烧起了三堆大火,这是渡河胜利的信号!

在风雨交加、雷鸣电闪之中,二十二团指挥所和后续部队也开始渡河了!

..指战员们纷纷跨上了那军民一心攒聚成的“金龙”,朝着对岸火光闪耀处急速前进。

继二十二团这个开路先锋之后,四纵各部的十万将士也用这个妙招向黄河对岸进发。胜利渡过黄河之后,这十万大军势如破竹,继续乘胜前进,经新安、渑池,一直挺进到陇海铁路……

..骑“龙”飞渡黄河的传说也在黄河两岸越传越神、越传越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