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古广州,一座靠山面水的历史名城,见证了广州发展的历程

2018-08-30 03:08:54 网络整理 阅读:141 评论:0

古广州,一座靠山面水的历史名城,见证了广州发展的历程

许多新广州人也许会纳闷:穿越广州的珠江最宽出不过400米,最窄只有180米,怎么老广州人习惯把江边叫做“海皮”呢?这得从古代广州说起。

古时候流经广州的珠江,真的是烟波浩渺,一片汪洋。有人认为“番禺”一词为越语,即盐村,说明海水抵达这里,可以煮海得盐。这说法也可以印证当时珠江的确宽阔。到了晋代,位于惠福西路的五仙观,是当时珠江北岸的一个渡口,但五仙观距现在珠江北岸有1500米。

广州的最早地形是两个半岛。东面番山,禺山南北相连形成一个半岛(如今北京路以东),西南的坡山形成另一个半岛(如今惠福西路),中间的港湾为古西湖,以后随着不断的冲积,两个半岛连接,形成了广州这块陆地,并且岸线不断南移。秦朝时代,珠江北岸线在文明路一带。

“番禺”之名,战国时期已有。作为广东境内最早见于古代的地名,可以看出来,“番禺”是当时岭南最为重要的聚落。已形成地区性的政治、经济中心。

古广州,一座靠山面水的历史名城,见证了广州发展的历程

任嚣城和赵佗城的具体位置在秦汉时代的早期文献里,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有人推测,任嚣城占地面积较小,南临珠江,其他三面为文溪水道环绕,在城的东南西面可能各设立一个城门。其中,东门、西门约在现在中山路以北,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样的布局很大程度是方便居民到文溪取溪水,任嚣城史学家门考证。不过这个广州城的雏形,只有王宫府邸,而无民居巷陌,或者还不如我们如今的一个大村落的规模。

赵佗于公元前204年建立南越国。称王了,自然建筑了具有王都气派的城池,史称“赵佗城”。

赵佗城北至如今越华路一线,南至如今西湖路一线,西至当年的文溪西支东侧(约在如今广大二巷、小马站一线以东),东至文溪东支西侧(约在如今旧仓巷一线),规模和范围都比任嚣城要大。有史学家门认为,赵佗城的东城门,约在如今中山路于旧仓巷相交处以西。西城门所约在原中山路艳芳照相馆北面的钟山路一带,与东城门相对,大致在同一水平线上。南门则约在今北京路与西湖路相交处以北,城门外再往南不远便是珠江北岸。

留意一下古籍记载可以看出,有一个现象比较奇怪,“赵佗城”初见时可能没有北城门。是否建城时北城墙约在今越华路南面,这里地势高达2到4米,高崖陡坡北面是越秀山,荒山野岭,人迹稀少,有猛兽出没,没有建城门的必要,因此不建北门。

古广州,一座靠山面水的历史名城,见证了广州发展的历程

南越国历经五主,城池终究没能挡住汉武帝的金戈铁马。元鼎五年(前112年)秋,汉武帝调遣兵马,兵分五路进攻南越。元鼎六年(前111年)的冬天,楼船将军杨仆率领精兵,抢先攻下寻峡(史记,汉书,均作寻侠),然后攻破石门,挫败南越国的部队,率领数万大军一直攻到“番禺”的东南面。天黑之后,杨仆率兵攻进“番禺城”(即古广州),放火烧成,昔日王城毁于一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