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皇帝:你们回去探完亲再来受死!第二年四百死囚全归,无一人逃亡

2020-09-18 08:41:51 未知 阅读:1133 评论:0

在大多数人眼里,李世民他通晓政事,明辨是非,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在其一生中,他开创一代盛世,功绩过人,光辉熠熠,而''唐皇纵囚''的做法更让其名垂千古,至今为人歌颂。那么,''唐皇纵囚''说的是一桩什么事呢?

皇帝:你们回去探完亲再来受死!第二年四百死囚全归,无一人逃亡

李世民

当年,李世民曾亲临监狱,视察被关押的囚犯。眼见死囚一个个满目怆然、心灰意冷的样子,李世民突然动了恻隐之心,打了一个新主意。他派人将死囚统统暂时释放,让他们归家与家人团聚,等来年秋收时分,回到刑场执行死刑。

李世民的懿旨一出,死囚个个瞠目结舌,不相信有这档好事发生。不仅死囚难以置信,连朝中大臣也不赞成这项举措。于大臣们看来,死囚之所以是死囚,必定罪大恶极,一旦获得短暂自由,很可能一去不返,天下大乱。李世民不听劝,执意执行此项计划。

最令人吃惊的是,等到隔年秋收结束,将近四百个死囚们竟接连来到宫中,没有逃窜,慷慨赴死。

皇帝:你们回去探完亲再来受死!第二年四百死囚全归,无一人逃亡

死囚

看到这番场面,众人皆惊,也令李世民十分动容。李世民心说这些人良心未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于是,他大笔一挥,让所有守信的死囚都恢复了自由身。

因为此事,后世歌颂李世民的宽容大度,也让其名垂千古,饱受好评。可是,假若我们不看表面,深入分析,会发现李世民的做法有悖人情,只不过是借此邀取名誉的一种手段。

皇帝:你们回去探完亲再来受死!第二年四百死囚全归,无一人逃亡

剧照

欧阳修曾根据这一事写过一篇《纵囚论》,批评李世民做法的不妥。于欧阳修而言,信义可以在君子中施行,刑罚则是在小人中执行。囚犯被判入死刑,必定是极恶之人。唐太宗即位第六年,放走将近400个犯人,约定到期回来接受死刑,这是连君子都难以做到的事情,而小人却轻而易举就做到了,这实在太过离奇。

有人反驳:对于穷凶恶极的小人,对他们采取恩德感化的手段,或许就能让小人变君子,若是感化愈加深入人心,小人转变的速度就会愈快,难道就没有这样的事吗?

对此,欧阳修给出了一个观点:唐太宗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得到这种名声。唐太宗从上面窥测下面囚犯的想法,料想他们会回来才放他们回家;下面的囚犯窥测上面皇帝的想法,料想他们一定会被赦免死罪才会回来,这是一种上下相互窥测对方内心想法才形成了这种名声。不然的话,唐太宗主政六年,做不到天下无罪犯,却能只凭一天的恩德感化,让小人视死如归,做出比君子还要君子的行为,这完全说不通。

皇帝:你们回去探完亲再来受死!第二年四百死囚全归,无一人逃亡

死囚

针对这一行为,到底该如何做呢?对放回家又回来的囚犯,杀死他而不赦免,再放出一批囚犯,这些囚犯看到第一批的下场,还敢回宫中受死,如此才可看出是被恩德感化所致。只是,假若历代君主都依照李世民的做法,那么杀人犯都不会被处死,违背国家常法,难道就是圣人之法吗?

纵囚一事,本身就不近人情,这不过是上演了一场''上下交相贼''的闹剧,偶尔的纵囚也是解决不了问题。说到底,治理国家,标新立异并非高明,合乎人情才为标准,想要博取名誉,最忌违背常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