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秦国商鞅的5种超前思想,换到今天也不会输给马云(3)

2018-09-26 07:08:59 网络整理 阅读:132 评论:0

商鞅变法的思想核心,是推崇法家思想。

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管子曾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渔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渔的利益。有了这种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商鞅除了洞悉人性的好恶,还深知不同类型人的习性。他在推行变法之前,就洞见了人性的惯性思维,说:“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

普通人很容易被已经形成的风俗和习惯束缚,安于现状;而有学识的人,又很容易沉溺于学问,执着于成见。变法和革新,对这些人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商鞅洞悉的人性,两千年后的今天,依然没有改变。历史是向前发展了,人性的根子,还是老样子。

秦国商鞅的5种超前思想,换到今天也不会输给马云(3)

以上,就是商鞅的5种超前思想。商鞅变法取得成功,两个因素缺一不可,一是商鞅的才能;二是秦孝公的赏识和无条件支持。

孝公曰:“善!吾闻穷巷多怪,曲学多辩。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乐,贤者丧焉。拘世以议,寡人不之疑矣。”于是遂出垦草令。

纵观全局,商鞅本人和他主张的变法,都不是完美的,有功,也有过。诸葛亮的一句话,精确地指出其利弊:“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

毕竟治国、治世,不是面对一群机器人,二是面对天下有血、有肉、有情绪的人。合情、合理、合法,三者结合起来,互取长短,共同发挥作用,才是最佳的治理方案。

商鞅过度地推崇法治,抑制人的精神文化,时间长了,其弊端必然会逐渐呈现出来。到汉代,土地私有制的弊端就暴露出来,“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为了抵制这种土地兼并,董仲舒还提议恢复商鞅废除的“井田制”。

对比今天,变化又有多少?过去的田,今天的房。有钱人拥有几套,甚至几十套房子,而城市里的穷人,连一套房都买不起,只能租房住。

读历史,你就会发现,人类几千年的发展,科技和物质是上去了,制度和精神方面,只是螺旋向上的循环。所以有人说,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PS:本文由易先生评历史原创,从一个全新的视野,解读人文历史。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