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此人本是深谋远虑的一代霸主,却被后世嘲笑了两千多年(2)

2018-05-24 11:22:35 网络整理 阅读:84 评论:0

齐桓公征楚之役,以包茅不贡为辞,而不问弑杀周昭王之罪,其怯楚之心可知。

楚国为周之异姓诸侯,爵微国小,自立国之初,即深受江汉诸姬歧视。其“不与中国之号谥”,以蛮夷自居,实行军国主义扩张政策,毋宁说是遭受歧视后的强烈反弹。这种“受难”情结,历代以来已经固化成楚国上下的基本价值观了。

齐桓公南征,迫使楚国进贡包茅,实际上等于承认了楚国吞并江汉地区各诸侯的既成事实,是齐桓公和楚成王两个大政治家形成的默契双赢局面。

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同姓诸国如卫、曹、郑等,都不怎么礼遇他。对他客气的,齐桓公、宋襄公、楚成公、秦穆公而已。此四君无论成败,都是有志于霸业的,故眼光格局,自和卫曹郑等辈苟且求存之国大不相同。

宋襄公是齐桓公看好的托孤之人,在齐桓公死后,平定了齐国内乱,论眼光见识和声望,在当时都可说堪称一流,距离继承齐桓公的天下霸主之位,也只有一步之遥。

曹南之会,宋襄公以鄫国君主为牺牲,祭淮水之神。旧说鄫与东夷为世仇,宋襄公此举在讨好东夷。但宋的主要班底乃是曹、邾、滕等淮泗小国。东夷的主要国家徐国,曾嫁女于齐桓公,参与中国事务颇多,却并未参与伐齐、会盂、泓水等一系列宋主导的大事。可见宋襄求事东夷之说,未必是事实。

何况以华夏之君为牺牲祭祀邪神,在当时乃骇人听闻的大事,宋之强邻如齐、郑、卫诸国,均无干涉的纪录,邾国君主甚至赤膊上阵为之帮凶,这也违反常理。

因此一个推测,是宋襄公以鄫子为祭,其事类西门豹以女巫祭河神。鄫国迁东夷后,可能被当地文化同化,行夷礼用夷俗,乃至以活人为祭,触怒了以仁义自居的鲁宋襄,所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拿鄫子祭东夷之淮神,以示警告。所以宋襄公之举,在当时不但不会降低自己的“仁义”之名,反而更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声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