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戊戌变法最强前奏:康有为十年七次上书光绪帝

2018-10-25 02:53:46 网络整理 阅读:157 评论:0

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各种各样的救国方案不断地被人们提出来,甚至写入奏折,到达光绪皇帝的案头。这些纷至沓来的奏章构成了戊戌变法前奏曲。

戊戌变法最强前奏:康有为十年七次上书光绪帝

而其中的最强音当是光绪十四年(1888)十二月十日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发布“诏定国是”前十年康有为七次上光绪帝书。

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十日,三十岁的布衣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崎岖小岛,近 者君臣变法兴治,十余年间,百废具举,南灭琉球,北辟虾夷。欧洲大国,睨而不敢伺, 况以中国之方之大,物产之盛,人民之众, 二帝三王所传礼治之美,列圣所缔构人心之固,加以皇太后、皇上仁明之德,何弱不振哉?生谓变法,则治可立待也。

遗憾的是,这道奏章被翁同龢认为是:“语太讦直,无益,只生衅耳。”而拒绝代呈,奏章未能送达给光绪帝。但是在民间广为传抄,产生不小的影响。

戊戌变法最强前奏:康有为十年七次上书光绪帝

在《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之后,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八日,37岁的康有为联合在京会试的举人,发动了著名的“公车上书”。这一次,他从政治制度方面,提出了请光绪帝实行“议郎议政”制度。这些“议郎”具有“上驳诏 书,下达民词”之权力。这种“议郎议政制”,同西方君主立宪国的国会和议院制度十分相似。这项建议,实除上是要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的代议制。这个上书,,得到了在京的18省1300名举人的声援,形成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政治运动。但这次上书由于遭到主张签约的军机大臣、兵部尚书孙毓汶反对,仍未能上达光绪帝。这已经是康有为的第二次上书了,遗憾的是光绪帝仍未看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