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三毛之父”张乐平

2018-11-13 05:05:21 网络整理 阅读:156 评论:0

“三毛之父”张乐平

乐平(1910~1992),原名昇,自幼喜欢涂鸦作画。杭州湾畔的沙滩,曾是张乐平最大的“画板”,家乡民间艺术的风情熏陶了他。由于家境贫寒,张乐平小学毕业不得不辍学去上海,在木行、印刷所当学徒,夜里偷偷画画。直到18岁,才在姐夫的资助下,得以接受正规美术教育。抗日战争爆发后,张乐平奔赴武汉,参加了由周恩来、郭沫若直接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政治部第三厅漫画宣传队。1935年,张乐平开始创作“三毛”艺术形象,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

在海盐县城中心,有一幢高低错落、典雅精巧的二层楼房,红色门楣上嵌有巴金题写的金色大字:张乐平纪念馆。纪念馆正门,是一门厅,迎面墙上有前言展板,门厅西翼是一个有上百座位的活动室,为游人免费放映张乐平作品电视系列片。门厅东翼是办公室,独立院落,庭院中立张乐平半身雕像。走廊墙上别致的井字架展板上,则挂着华君武、方成等等众多画家笔下诙谐而传神的张乐平“肖像”和一些照片。纪念室呈扇形,沿弧形的窗下置十来只玻璃展框,展出画家毕生创作的二十四部作品集的各种版本和各种介绍书刊,画家生前用过的大衣、帽子、笔砚、眼镜、手表等实物,,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证章,还有当年《三毛流浪记》发表后读者纷纷寄给画家的来信和要求转交给可怜“三毛”的钱物等等。

先人一步,get更多独家资讯

“三毛之父”张乐平

抗战胜利后,张乐平回到上海。1946年冬的一个风雪之夜,张乐平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弄堂口,三个冻得发抖的流浪儿,围着一堆火,鼓着腮帮吹火驱寒。张乐平在他们跟前站了好久,难过得说不出话来,却没有能力可以帮助他们。第二天一早,人们发现三个流浪儿中已冻死两个……张乐平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于是,他穿上破旧衣服,怀揣几个大饼,蹲在街沿,与流浪儿们交上了朋友。不久,系列组画《三毛流浪记》问世了。三毛——一个瘦骨嶙峋、大脑袋上飘着三根头发的小男孩,从此走入千家万户,成为妇孺皆知的艺术形象。而画家张乐平,则成了深受广大小读者爱戴的“三毛之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