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古代十大名厨(4)

2018-05-25 03:01:37 网络整理 阅读:155 评论:0

八、董小宛

明末清初秦淮名妓,善制菜蔬糕点,尤善桃膏、瓜膏、腌菜等闻名于江南。现在的扬州名点灌香董糖、卷酥董糖,为她所创制。

董小宛,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之一【又称“金陵八艳”。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分别写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等六人。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陈圆圆而称为八艳。】金陵人(今江苏南京)。名白,号青莲,别号青莲女史,名与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诗仙李白,号青莲居士),生于南曲青楼之中,天资巧慧,容貌娟妍,能歌善舞,琴棋书画莫不知晓,诗词文赋样样精通,喜欢旅游,醉心于山水之乐。明崇祯十六年,嫁给江南名士、复社领袖冒襄冒辟疆为妾。另有认为董小宛与顺治帝的宠妃董额妃为一人,并导致了顺治出家,此纯属误传。董小宛善刺绣,工曲艺,被称为“针神曲圣”,还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名厨之一,著名的如皋“董糖”即由她亲手创制,精美菜肴“董肉”也属于她的发明专利。董小宛有“古往今来第一妾”的美誉,著有《奁艳》一书传世,27岁时死于肺炎复发。后来不知多少文人墨客都颂她写她,替她编戏,为她立传。

九、萧美人

清朝乾隆年间著名女点心师,以善制馒头、糕点、饺子等点心而闻名。

萧美人当时居住在江苏的仪征,她最擅长做点心。据清文学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载:“仪真南门外萧美人喜制点心,凡馒头、糕饺之一类,小巧可爱,洁白如雪”。乾隆五十二年重阳节,年过七旬的袁枚,特地请人在仪真代购3000只共8种花色、由萧美人手制作的点心,运至南京分送亲友。不少文人盛赞她的杰手艺,其中吴煊赋诗:“妙手纤和粉匀,搓酥糁拌擅奇珍。自从香到江南日,市上名传萧美人。”还有人把萧美人制作的糕点与唐代名点红绫饼相媲美:“红绫捧出饶风味,可知真州独擅长。”有的甚至把她的糕点比成与黄金一样贵重:“改作贵比金”。据传,萧娘年轻时是一位美女,在不少诗词中就有赞她“昔年丰姿,面如夹岸芙蓉,目似澄澈秋水。”说她少年出炉时,美到了令人嫉妒的程度,即便是徐娘半老时,“芳名犹重”。她的手艺高超,“出自婵娟气巧楼,遂将食品擅千秋。”其点心之味美,使人“流舷馋煞老饕牙”。即使年过50,技艺精湛仍不减当年,其“贵比金”。像这人美艺高的女点心师,古往今来,实在少见。

十、王小余

清朝乾隆时期名厨,烹饪手艺高超,并有丰富的理论经验。袁枚的《随园食单》中,有许多方面得益于王小余的见解。乾隆六下江南爱玩贪吃,民间传说中乾隆吃过王小余的一道豆腐,就把小余带去了京城,得了皇上垂青的王小余并不欢喜。偶尔高兴时才做几个菜,最终提出回归故里,乾隆只好应允,提出让小余为他再做一餐。到了上最后一道菜,小余亲手捧出了一道汤。乾隆一喝鲜美无比,问小余此汤有什么秘诀,小余回答不放盐,上菜先上口味重的,人越吃口味就越轻,菜就要逐渐减淡,所以到最后,这口汤就不再放盐。是否真有此事已无法可考,人生正是如此,从年轻时的壮怀激烈,中年时的沉稳老练,最后到了老年一切都归于平淡,就像这碗不放盐的汤淡然。

END

标签:古代 十大 名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