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魏晋南北朝时期“淘金者”者的路途有多艰险?

2018-12-27 10:35:56 网络整理 阅读:193 评论:0

漫长而遥远的距离,使渴望发财的胡商得想尽办法维系安全。他们得应对沙漠、戈壁、盗贼和饮水问题,还得处理好与沿途各政权、部落的关系。基于这些考量,胡商在跋涉的路上,往往由多人组成商队。最富有的胡商会自养保镖。穷一点的胡商也会掏钱向富有的胡商寻求保护。

一路上,向导与武装人员一路跟随,必不可少。商队里的护卫首领,通常手握千里眼,身处商队中间位置,行使着调度与分配职责。一路上,他会骑马远眺,提前探知路程危险。

魏晋南北朝时期“淘金者”者的路途有多艰险?

胡商陶像

“每支商队的骆驼数目多寡不等,有五十头,一百头,甚至多达一千头。”总是结伴而行的商队,大多规模庞大,这能增强商队的抵抗力量。有使团加入的商队,规模便更加庞大了。这种商队,“少则数百人,多则五千人。”商队的实力与经验,也吸引着往返于丝绸之路上的学者、工匠、传教者等,纷纷搭载加入进商队的驼队中。

如此多的商队成员,不是单一的民族与身份。混合的民族、多样的身份可不是只为着“国际化”好看。这也是从商队的安全出发,利于沿途处理好人际关系与语言环境。

胡商的商队成员,来自不同的地域、国家和民族。他们分别熟悉着沿途各地的风俗和人情,各有门道协助着商队顺利通行。即使当初来自五湖四海,可从进入商队那一刻,每一个成员均承担着保护商队的责任,同时,他们也接受着商队的庇护。

靠着成员们的关系,商队小心翼翼地打点着沿途各政权、各部落的关系。粟特商人是商队中的代表人物。长时间处于外族控制和良好经商环境中的粟特商人,头脑灵活很会察言观色。他们懂得顺应讨好,靠贿赂和低眉顺眼,努力建立着良好的经商环境。

一路跋涉一路安排,这还远远不够。路途中,商队很是低调谨慎。他们喜欢沿着山边路线前行,以便能找到水源,还有利于躲藏。不过,危险的情况仍旧避无可避。

魏晋南北朝时期“淘金者”者的路途有多艰险?

《周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