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曹操注解孙子兵法,为啥在一个极其重要的地方避而不谈?

2019-01-28 07:46:39 网络整理 阅读:195 评论:0

孙子兵法》在我国乃至世界军事研究领域都有很高地位,现代仍有借鉴作用。秦汉以来统兵之人无不对其勤加研读,但他们全都不肯将这部兵经传之于世。对孙子兵法首先进行编定、注释的便是三国著名军事家曹操。耐人寻味的是,他在孙子兵法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地方却避而不谈。

曹操一生总揽军政,非常繁忙,却能博览群书,特别喜欢研究兵法,曾亲自给《孙子兵法》作注解。他对这部兵书不但尽了删削繁芜之劳,而且具有阐发内容之功。他作的注释,的确能结合本人作战经验,阐发独到见解,和以后九家注格外不同:中肯明确,简易扼要,阐述出其中奥义。

曹操注成《孙子》后,并不以功臣自居,只说是“撰为略解”,以明他只能“解其粗略”,不能深究细绎其中的奥义。他不但为之作注,而且将之公布于世。从此,注家辈出,最著名的有:梁之孟氏,唐之李鉴、杜牧、陈嵘、贾林,宋之梅圣俞、王哲、何廷锡、张预等。宋人吉天保乃集曹操和上述九人注为《孙子十家注》,《孙子》这才成为能懂的兵书。可见曹操注解《孙子》对后人的启发、帮助是颇大的。

曹操注解孙子兵法,为啥在一个极其重要的地方避而不谈?

如果他也像当时人把学问当成私产,如蔡爵不肯推广《论衡》:稍后的嵇康秘存《广陵散》,不肯把《孙子注》公开出来,那么,这部“兵经”或许亡佚,或许至今也难理解其中隐微艰课之处了。

可惜的是,曹操不能以理论指导实践。孙子一贯反对冒险,反对骄傲轻敌,强调用兵必须事先了解敌军内部情况,慎重观察敌军企图,然后再作正确部署,去打败以至消灭敌人,而曹操一再违背这些原则,因而不是百战不殆,而是屡遇危殆。

须知,孙子作兵法是“本之仁义,佐以权谋”的,即以仁厚爱人为本,诡诈杀敌为末,杀人为不得已的。在阶级社会里孙子提倡的这种笼统的仁爱尽管有欺骗性的一面,但在反军阀战争的残暴性上,却有一定进步意义。

然而,由于曹操嗜杀成性,在这个极其重要、用兵第一着的地方,故意“隐微”其义:不但在《计篇》强调爱民的前半篇未置一辞;就是对《地形篇》所云“唯人是保”等句,也没有阐扬一字。可见曹操虽在钻研《孙子》,但对其不合自己观点处,则避而不谈。

曹操注解孙子兵法,为啥在一个极其重要的地方避而不谈?

在曹操看来,战争滥杀乃理所当然。正如孙权说的,曹操“所行,其唯杀伐。”在他指挥战争围城时,曾强硬规定:“城拨,皆坑之。”因而往往不是“坑杀”,便是“屠城”;不是“所过多所残戮”,便是“鸡犬亦尽。”为父复仇,他能屠杀男女数万于泗水,死尸塞河;官渡之战,他能斩袁绍手下八员大将,杀掉七、八万降卒,还自鸣得意。到215年,曹操已61岁,率兵进攻汉中,因为河池氐人据险坚守不降,他又用暴力攻而屠之。

标签:曹操 孙子兵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