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杨德娴:回忆我的父亲杨树达

2019-03-11 11:01:57 网络整理 阅读:92 评论:0

杨树达(1885—1956),字遇夫,号积微,湖南长沙人,著名学者。他在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史上享有极高地位,在语法学、修辞学、训诂学、词源学、文字学、古文字学、文献学、考古学等方面都卓有建树;在上述领域,其著作均被公认为经典之作。

他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学院教授,教育部部聘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长,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本文作者系杨树达先生长女,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长沙人。本文选自《湘水》(第三辑),岳麓书社出版。

杨德娴:回忆我的父亲杨树达

杨树达先生

面对青山,迎着夕阳,在岳麓山师范学院至善村前的马路上,缓缓地漫步着一双人影。金色的晚照,镀亮了他们萧疏的白发。散步的大学生们,对他俩都投以略带惊奇的目光和善意的微笑。一来是这位虽显老态但仍不失为高大魁梧的男子与其矮小纤瘦的夫人恰成对比,相映成趣;再就是因为他们那紧紧地手牵着手的亲密姿态了。

要知道,那可是五十年代啊!即使是热恋中的年轻人,也没有那种胆量敢于公开表露他们的感情呢!难道我的父母亲就那样的思想新潮,举止西化吗?不!不是的。因为我的父亲已年过七旬,由于长期无休止地阅读、写作,,目力已极度衰退,所以这散步就不得不借助于母亲的牵引扶持了。而这每日的黄昏散步,也正是由于目疾的缘故,父亲近来才允许给自己这一点工作之余的休息。因为在父亲的概念中休息、闲散、逸乐这些行为不仅是对时间的挥霍浪费,而且无异于过失与犯罪。那么,从我知道的父亲一生中,有没有过休息以至娱乐呢?穷索记忆,那就要回溯到非常遥远的岁月,也就是我的童年了。

那时,父亲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不知是听了谁的劝告呢,还是静极思动(毕竟还是个有活力的中年人啊)!忽然想起要打网球。于是购置了球、球网和球拍。那长长的白色球网,那比皮球要硬也跳得更高的小球,那沉重精致的球拍,都引起了我的神秘感和好奇心。而比这些更大无数倍的好奇心乃是生性严厉、终日伏案、不苟言笑、体形胖大而规行矩步的父亲,将怎样去使用这些玩意儿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