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十三个耳熟能详的典故,你知道主角的最终结局吗?

2018-07-03 07:45:35 网络整理 阅读:203 评论:0

对于很多历史名人,我们知道他们的名字,也常用他们的故事引经据典,以增加论据的可信性。然而对于他们,更多的印象却只是故事里的模样。

孔融让过梨,司马光砸过缸,班超曾经投笔从戎,祖逖曾经闻鸡起舞……

就像是王子与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一样,这些远不是故事的结局,这些人也远不只一种模样。

十三个耳熟能详的典故,你知道主角的最终结局吗?

【退避三舍】

晋国的公子重耳因夺嫡之战出逃外国,经过楚国时收到了楚成王的热情招待。楚王也是心直口快,问重耳今后如何报答自己。

重耳回答:“如果我当上晋王,与贵国交战时退避三舍。”所谓的舍,也就是军队的补给站,一般相隔三十里。后来两国交战,当上晋王的重耳果然下令后撤九十里,遵守了自己的承诺。

后来,退避三舍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对某些事物退让和回避,以避免冲突。在使用中往往带有贬义,常被用来说认怂的表现。

不过,这个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因为这个成语的另一位主人公——楚国大将子玉。

子玉是一个性格激进的人,其实晋文公之所以会选择”退避三舍“认怂,是因为一开始就看准了他的这个性格缺陷。

眼看着晋文公”认怂“,子玉的自信心被搞得十分膨胀,便指挥部队长驱直入,追着敌人的屁股跑。

晋军退到了三舍之后,用以逸待劳的军队迅速击败楚军,子玉兵败,引咎自杀于逃跑归途中。

其实,退避三舍是一种实打实的高级战术。

十三个耳熟能详的典故,你知道主角的最终结局吗?

【礼贤下士】

唐朝李勉任节度使时,不但处事廉洁公正,而且十分爱惜人才。

有一次,在外出巡察中,他发现一个叫王晬的县尉很有才干,正想提拔他,忽然接到皇帝拘捕王晬的命令。原来王晬为人耿直,秉公办事,得罪了朝中权贵,遭人诬告陷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