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十三个耳熟能详的典故,你知道主角的最终结局吗?(3)

2018-07-03 07:45:35 网络整理 阅读:203 评论:0

碍于他的名气和号召力,曹操一直忍着没发作。最后终于从孔融曾发表的一段“父子无恩,母子无爱”言论中找到突破点,当时以“孝”治天下,“不孝”是为大罪。

孔融就这样以“违天反道,败伦乱礼”的罪名被处死。

十三个耳熟能详的典故,你知道主角的最终结局吗?(3)

【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

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

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坚持抗敌。

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

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然而,真正的史实却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其实赵括的兵败并非他一人造成。

因为当时谁也知道赵括并未有领军作战的能力,而是赵王的昏庸被敌人都蒙蔽,一意孤行的结果。

试想,赶鸭子上架的事情,又怎么能成呢?

十三个耳熟能详的典故,你知道主角的最终结局吗?(3)

【毛遂自荐】

战国时秦兵攻打赵国,赵都邯郸被围,情况十分危急,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国,请求援救。平原君选同行之人时,平时没有任何表现的毛遂主动自荐随同前去。

到了楚国后,平原君与楚王会谈失败。毛遂就手拿宝剑走上宫殿,陈述利害关系,终于打动楚王出兵联合抗击秦国。

后人用“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去做某项工作。

此事之后,毛遂便得到了平原君的特别优待。第二年,燕国进犯赵国,平原君便自然而然地力举毛遂统帅大军前去御敌。但是,他没有意识到毛遂只是个外交人才,而非统率千军的将才。

结果昌都一战赵军被燕军杀得片甲不留。毛遂面对一败涂地的惨状,羞愤万分,自刎身亡。

十三个耳熟能详的典故,你知道主角的最终结局吗?(3)

【闻鸡起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