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中国五千年官场文化集大成者李鸿章,与最高统治者相知相惜(2)

2018-07-12 17:19:45 网络整理 阅读:144 评论:0

甲午战后,李鸿章为千夫所指,一直投闲散置,直到1896年10月才被任命为总理衙门上行走,并无实权,被人称为无用的“伴食宰相”。从权倾一时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到被视为只是“陪人吃饭”的“伴食宰相”,落差何其大也。

这时,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维新运动勃然而兴。对维新运动,李鸿章的态度颇为复杂。虽然从思想观点上他非常同情、支持维新运动,但作为多年身居高位、深谙宦情的重臣,他知道,维新运动不能不深涉以光绪为首的“帝党”和以慈禧为首的“后党”之间的权力之争,而卷入其中的危险自不待言。因此,李鸿章小心翼翼,力避卷入朝廷政争之中。

而且,李鸿章与支持维新运动的重臣翁同龢之间又积怨多年,甲午战后,李声名狼藉,且被朝廷冷落一旁,地位本就岌岌可危。这一切,都使他在这一严重的政治危机中,在不危及自身“政治安全”的情况下支持维新派,但同时,他也小心谨慎地自保其位。

1898年1月24日,翁同龢、李鸿章、荣禄、张荫桓等奉光绪之命在总理衙门约见康有为。在长达几小时的会谈中,荣禄明确表示“祖宗之法不可变”,而李鸿章只在康有为说“宜变法律,官制为先”后追问了“然六部尽撤,则例尽弃乎?”这一个问题,未明确表态。

不公开表态,不等于没有态度。事实上,对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李鸿章是暗中支持的。

中国五千年官场文化集大成者李鸿章,与最高统治者相知相惜(2)

戊戌政变发生后,慈禧重新训政,光绪被囚,,康、梁逃往海外,六君子被杀,支持维新的官员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新法尽废。在这严峻时刻,李鸿章却能暗中保护一些维新人士。

由于李鸿章的许多思想与维新派相近,所以,有人上弹章,告他是维新派。慈禧太后曾向他出示这些弹章,并对他说:有人说你是康党。

李鸿章回答说:“臣实是康党,废立之事,臣不与闻,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慈禧听后,只能“默然”。

李鸿章之所以敢如此回答慈禧,因为他了解慈禧最关心的其实并非“法”变不变,而是她的权力是否受到挑战;注重的首先不是臣下对“变法”的观点,而是其是否参与光绪、帝党、维新派的实际政治活动。所以,他强调“废立之事,臣不与闻”,表明不参与宫廷政争,不参与朝廷的“家务事”。

康、梁后来逃往..。史载,李鸿章曾托人带话给梁启超,要他在海外认真研究西学,历练才干。当然,他对康、梁的暗中同情和通气,未必没有一个老于世故的官僚为未来预留后路的考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