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常言“苏湖熟天下足”,为何后来又换成了“湖广”?

2019-07-25 21:14:53 暂无 阅读:706 评论:0

“苏湖熟,世界足”这是宋朝时期非常有名的俚语,意思是说,姑苏、湖州一带若是能获得好丰收,那全国人的粮食就有下落了。可见,从古代起头,南方苏湖一带就是享誉世界的富地。

常言“苏湖熟天下足”,为何后来又换成了“湖广”?

有宋一朝,华夏的粮食产田主要来自长江中粗俗区域,太湖,鄱湖一带拥有大量平原池沼,这也使得该区域生齿极为密集。古代和目前一般,公民要交税,甚至前者身上的担子更重,平时还得给朝廷输送粮食。苏湖物华天宝,常年担当着贡粮的大梁,时间久了人们对其才发生了富庶的印象。这就是“苏湖熟,世界足”的由来。除了上述谚语,民间还撒布有“苏常足,世界足”,“苏松熟,世界足”等诸多说法,不外上述的常州,松江也就代指湖州,意思没变。

常言“苏湖熟天下足”,为何后来又换成了“湖广”?

宋朝今后,江南苏湖区域固然仍是全国顶尖的富庶之地,但性质发生了些转变。明代时,江苏,浙江四周的农民起头该种棉花,所谓“衣食无忧”,惠顾着吃不成,还得考虑穿。棉花作为刚需,价钱只高不下,本地人赚了不少钱。除此之外本地人还喜欢养蚕产丝绸,经由高端的奢靡品获得利润,这一点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亦有所说起。

常言“苏湖熟天下足”,为何后来又换成了“湖广”?

说到这里有的人会问,若是苏湖处所的人都去种棉花去养蚕,不就没人耕田了吗?的确如斯,参考史料我们能够发现。明朝嘉靖时期,江苏、浙江四周的粮食已经无法知足需求,每年还得购置外省的粮食,所谓的外省就是现在的两湖即湖南,湖北区域。两湖生产的粮食源源络续地往南方引,民间这才有了“湖广熟,世界足”的说法。当初华夏皇帝在获得湖南,湖北区域地盘芜秽,百无火食的奏折后,鼎力拨款帮助,朝廷出钱,奖励甘愿开荒的农民,同时削减该区域的钱粮。受到刺激的本地人陆续大规模莳植粮食,湖广区域粮食产量暴增,为之后供给江南奠基了根蒂。

常言“苏湖熟天下足”,为何后来又换成了“湖广”?

清代时南方经济成长更为繁荣,江苏、浙江四周的城镇化不比北京少,大规模的生齿也就意味着更多的需求。史料言“内陆所产米谷,不足供食用”“浙江、江南苏松等府地窄人稠,即在丰收之年,亦即仰给于湖广”。可见,待到清朝时,湖广区域才是国度的“生产基地”。所以,“苏湖熟世界足”与“湖广熟世界足”的说法都对,只是时间分歧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