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客家文化|客家人的“过继”

2019-07-25 21:16:28 暂无 阅读:1774 评论:0

《孟子·离娄上》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自古以来,人们都将传宗接代、陆续香火视为优等大事。

然而俗话说得好:生子生女,天真烂漫,强求不得。就是一国之君,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也有后宫生不出皇子的,或生了皇子也夭折的。为了山河社稷,只好选出皇帝兄弟之子即侄子,或皇帝之弟为皇位继续人。皇家有“过继”之举,民间更触目皆是。

客家文化|客家人的“过继”

旧时没有儿子的要“过继”嗣子,俗称“过房儿子”。就是从同胞兄弟或族兄弟的儿子傍边,“过继”一个侄儿,以备养老送终、传宗接代。如白叟无儿无女,作古之后,“过继”的侄子、侄媳妇,要像儿子、儿媳妇一般端灵牌、披麻戴孝。而本身的怙恃过世,却不必穿重孝,着白衫即可。因为“过继”后,就是人家的儿子了,连亲生怙恃的墓碑上也只能刻“克服男”三字,弗成刻“孝男”二字。

“过继”儿子,不存在生意关系。接管继子的匹俦,在继子尚幼时,有生活上抚育之责,在其成人后有协助授室成家之责。作为继子,应视继怙恃为亲生怙恃,有赡养和奉养年迈的义务,如俗话所说:“生要供,死要送”。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继续宗祧,接管受赠人的香炉水碗,为正式继续人。“过继”儿子时,有选择黄道谷旦用庚帖写明确认的,要请斯文长辈为在场人,请有文化的长者执笔,然后人人签书画押。也有口说为凭的。一旦既成事实,便铁板钉钉,弗成反悔。修族谱时,得在谱中写明:“某某兄之子某某,继某某为嗣”。如继怙恃今后再添男丁,岂论兄弟几多,均享有一致待遇,并配合固守孝道,负责赡养及白叟的后事。

笔者的家眷里,有很多“过继”儿子的先例。据悉,我的曾祖父钟遥镳,生有四个儿子。他的大弟遥鑒无子,曾祖父便依众议,将第四子国渭“过继”给遥鑒为嗣子,国渭公的子孙子女,承接香火,每年的明朗时节,都要去遥鑒太与他的六位夫人坟地烧香祭拜。我的祖父国波,生有二子,因国鸿公仅生二女,祖父遵循“长子顶长房”之古训,遂将我的父亲运梯“过继”与国鸿公为嗣子,以继香火。两位姑母姑父家也一向与我们家有亲戚往来。我的叔父运榜,授室邹氏,生有一子一女,均幼殇。怙恃亲便将已经成家的二哥二嫂“过继”给叔父为子媳,到叔父家生活。他们下地耕田、上山砍柴、豢养禽兽、摒挡家务,成了叔父婶婶的好副手。两位白叟年迈体弱时,奉养生活、请医送药,体谅周密。两老均活到七十多岁,二哥二嫂还穿重孝送白叟还山,坟墓也做得嵬峨魄力,受到乡邻们的好评。

还有一种情形,两兄弟中,仅有一位育有一子,为让无子的兄弟也能陆续香火,便口说为凭,让儿子兼承双祧,各有东床之分。曩昔瑞金县有一杨姓下层干部,属于这种情形。当他成年后,父亲兄弟俩各为他娶了一位老婆,名曰“平头夫妻”,不分大婆小婆,各居一室,且都很争气,均生育有后代,为各自的家庭传宗接代,皆大高兴。

在客家人中“过继”儿子是一宗大事,在往后长时间的相处生活中,双方家庭不免发生一些矛盾。也有心怀不满的生母,会指桑骂槐地数落:“牛耕田,马吃谷,别人生子你纳福!”甚至还有与继母大打出手的。发生了矛盾终归要解决,往往会请宗族中的斯文长辈出头好言相劝:“正本都在一个饭盆里吃饭的,都是自家人,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事理多说几遍,便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两妯娌重归于好。

“过继”儿子的习惯,跟着汗青的推移、时光的更替,到了上世纪七十年月后,便少见寡闻了。如今无儿无女的白叟过世后,有的由侄子发丧;没儿有女的,就由闺女给埋葬了。因为党和当局正视民生工程,乡镇甚至村委都办起了敬老院、养老院,让无依无靠的耄耋白叟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更有很多自愿者像后代一般,关心着白叟的饮食起居和病痛医疗,以慰白叟孑立。

“过继”习惯虽已不再,但客家人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却一向都在。

(起原:梅州日报 钟明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