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蜀汉灭亡原因:资源严重不足,人才极度匮乏

2019-08-16 13:15:30 暂无 阅读:516 评论:0
蜀汉灭亡原因:资源严重不足,人才极度匮乏

魏蜀吴(地图)

“扶不起的阿斗”是人人都知道的一句成语,刘禅也成了扶不起的代言人,千百年来背负着骂名。当然,阿斗是亡国之君,一样来说,亡国之君都不会给世人留下好的印象,因为国度切实是亡在他们的手里,证据确凿,无法狡赖,然则若是我们抛开一些文学作品的艺术加工,深入真实的汗青,就会发现,一国之兴亡,最基本的照样其综合国力的消长,并非由皇帝的小我能力所摆布。

《三国演义》一方面为了衬托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剧人生,另一方面,为了给前期过于强调的蜀汉实力与后期蜀汉敏捷消亡的失落之间追求注释,于是便不得不把刘禅塑造成一个昏庸的君王。然而即使是《三国演义》中的阿斗,也不外是喜欢小人黄皓,魏兵来了没有抗击,以及那句有名的“此间乐,不思蜀”。若是仅凭这几条,就说阿斗扶不起,那么中国汗青上所有的皇帝,只怕有一半以上其天资还在刘禅之下,更别提还有陈后主、隋炀帝、宋徽宗等等这些极品了。

客观地说,刘禅虽不是强干如同其父,但也毫不是无能到扶不起的白痴。刘禅做一个守成之君照样根基称职的,只不外刘备留给他的不是一个已经根基完成的大业,而是一个先天不足的蜀汉。蜀汉是三国中第一个消亡的,且是第一个因军事失败而被兼并的。从汗青唯物主义的角度看,真正决意蜀汉命运的,不是某些政策的失误,或是刘禅小我的无能,而是蜀汉自身综合国力的弱小。能够这么说,即使没有诸葛亮、姜维一向对峙北伐从而耗尽蜀汉本就拮据的国力,蜀汉被强势的曹魏兼并也只是时间问题。

蜀汉灭亡原因:资源严重不足,人才极度匮乏

刘关张兄弟(剧照)

一、资源严重不足

资源是指一个国度或区域所拥有的悉数物质要素的总和。农耕文明时期,生齿与地盘是国度最主要的资源。蜀汉地点的益州乃天府之国,物阜民丰,农耕前提得天独厚,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称这一区域为“沃野千里,天府之土”,且益州在东汉末年的大动乱中根基属于不乱区域,社会生活对照安宁,经济斥地状况较好,与同期饱受战争践踏的曹魏区域僧人处于刀耕火种,戎狄杂处的东吴区域比拟,具有必然的优势;但益州的优势是竖立在北方华夏要地历久战乱的根蒂之上,一旦华夏政权不乱,社会生产恢复,益州资源总量不足的劣势就施展出来了。

从地盘面积看,蜀汉在丢失荆州后,实际只拥有东汉十三州中的益州,而魏国拥有华夏要地且经济最为蓬勃,生齿最浓密的冀州、豫州、青州、徐州等九州,吴国也拥有扬州、荆州以及交州。蜀汉领土面积最小,不光导致其农业总产量起码,也使得其防御没有计谋纵深,一旦敌军深入四川盆地,就没有盘旋之余地。而从生齿来看,刘禅降魏时全国生齿28万户,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此数字与《晋书·地舆志》、《九州春秋》以及《续汉书·地舆志》等比拟,所载仿佛过小,但因为此数字是刘禅降魏之时由尚书郎李虎亲送的士民簿所载,是以可托度较高。即使此数字不十分正确,因为益州地盘面积所限,与履历了休摄生息之后的华夏比拟,生齿总量也必然是处于绝对的劣势。据学者估算,黄初二年,魏国生齿103万户,682.4万人,约占三国总生齿的60%;蜀汉20万户,132万人,占三国总生齿的12%。

蜀汉灭亡原因:资源严重不足,人才极度匮乏

隆中对(剧照)

鉴于蜀汉政权地盘与生齿资源的绝对不足,自刘备、诸葛亮,至蒋琬、费祎,蜀汉历代向导阶级都鼎力促进工商经济成长,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稀奇是斥地盐铁、行销蜀锦等,为国度缔造了伟大的物质财富,有力地撑持起了国度的运转和军事支出,也由此带动了军事工业的成长。刀剑专家蒲元在汉中冶炼的三千把削铁如泥的神刀,威力壮大的改善版弩箭元戎,以及为了战胜后勤运输问题而发现的运输对象木牛流马,都是蜀汉军事工业蓬勃的证据。然则,在农业经济时代,手工业与贸易的蓬勃,无法将经济实力高效地转化为国度的综合实力,更况且蜀汉经济的繁荣只是相对的,其总量依然不克撑持整个国度历久的军事开支。若是说诸葛亮时代还能量入为出,大体连结军事开支与国度收入之间的均衡的话,到姜维北伐之际,国度元气已经透支,以至于显现“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的局势,蜀汉政权的国力已然消费殆尽。

二、人才极端匮乏

刘备是个极富人格魅力,擅长招贤纳士的俊杰。史书称早年的刘备“少说话,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刘备在兵马交战中慢慢形成的人才班底,为其实现鼎足之势的计谋构想,立下了汗马劳绩。与曹操、孙权比拟,刘备起身的前提最差,既无家眷势力,也无父兄传承,但刘备依然能从无到有,垄断一方,其基本原因就是在于刘备的人才计谋。甚至有谈论认为,三国得以鼎峙的首要原因是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而刘备得人和。然而,刘备身后,跟着老一代人才的天然落莫,蜀汉政权的人才匮乏,以至于显现“蜀中无上将,廖化做前锋”的作对局势。再对比同期的魏、吴两国,后起之秀却络续涌现,如司马兄弟、邓艾、钟会、陆逊、诸葛恪等等。蜀汉因何从一小我才强国突然沉溺为人才凹地呢?

蜀汉灭亡原因:资源严重不足,人才极度匮乏

首要原因是,蜀汉政权外来统治与益州土著官员之争。刘备带到益州的人才班底,首要分为两个部门:一是刘备麾下旧将,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另一部门是荆州刘表的旧将,如黄忠、马良、魏延等。这两部门人马对刘备的忠诚度很高,也是刘备最相信的人,而他们的配合特点都是非益州人。在覆灭刘璋,占有益州后,益州土著人士固然也被纳入蜀汉政权系统,但他们的归属感始终不强,只有许靖因为年高望重而被录用为太傅,但也是在法正挽劝之下授予的虚职“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世界之人所以谓主公为贱贤也”,其余获得实官僚职者少少(蜀汉后期,益州土著获得实官僚职者增加,但也是以导致在魏国攻击之时不加抗击,举城屈膝者的增加,可见益州土著对刘备政权的归属感始终没有确立。蜀汉政权为了增加国力,扩放逐队,势必接纳袭击豪强,按捺兼并等办法,这就天然入侵了土著士人的亲身好处。外来政权与土著势力之间的矛盾,固然在刘备与诸葛亮的全力和谐下有所缓解,但弗成能完全消弭,蜀汉政权与土著人士之间始终互相连结戒心,是以也就不克指望从浩瀚的益州土著士人中寻找到什么人才。

其次原因是,诸葛亮的人才观也制约了蜀..才的成长。诸葛亮是中国汗青上不世出的治国之才,自比管仲、乐毅,是刘备集体的肱骨之臣。但诸葛亮的小我能力太强,这使得他事无大小,都要亲躬,于是在很大水平上限制了手下的成长。因为对益州土著的不信任,诸葛亮只能把后备人才的遴选目光落在外来人士身上,可是诸葛亮亲自遴选的两位交班人马谡和姜维,一个只会空言无补,落得兵败身故,另一个虽有才能却孤掌难鸣,无法挽回蜀汉衰落直至消亡的命运。

蜀汉灭亡原因:资源严重不足,人才极度匮乏

姜维(剧照)

最后,刘备身后的托孤模式导致人才使用的错位。刘备兵马平生,方才站稳了益州、荆州,正要实现《隆中对》的计谋贪图,却不成想被关羽的疏忽轻敌而打乱。刘备的白帝城托孤,事实上造成了皇帝虚位而由朝廷大臣把握治国实权的模式。诸葛亮的成功,不光因为其自身的能力,也因为弗成复制的时机,若是不是借助托孤模式,诸葛亮纵有能力,也无法完全施展。如许的托孤模式几乎是为诸葛亮量身定做,当诸葛亮“诚心诚意,死尔后已”之后,蜀汉的治理体系便陷入如许的逆境:一方面,刘禅已经习惯于被托孤,对治国一无能力,二无乐趣,三无机会;而诸葛亮之后的继续者要么能力不足,以守成为要,如蒋琬、费祎“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克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棱,如其功业,以侯能者。”,要么掉臂形势,穷兵黩武,如姜维从延熙十六年到景耀五年,九次攻魏,都没有使蜀汉的治理体系走上正轨。托孤模式对诸葛亮是适用的,但这究竟不是一个正常的政权所应有的人才使用模式。姜维想要仿效诸葛亮,其究竟只能是外战晦气,内遭猜忌,最后只能屯兵自保,而这也减弱了蜀汉在汉中的戍守力量,为魏军的攻击打开了大门。

蜀汉灭亡原因:资源严重不足,人才极度匮乏

廖化(剧照)

三、地缘政治先天不足

荆州的损失,使蜀汉政权失去了实现两路出兵的或者。刘备集体的成长,在诸葛亮出山后,根基上是按照《隆中对》的计谋规划来实施的。《隆中对》是蜀汉立国的总纲要,其焦点思惟是跨有荆、益,两路出兵,而要想实现这一方针,就必需要同时占有益州、荆州,个中荆州的主要性甚至在益州之上,稀奇是襄阳和樊城,是攻击华夏的主要计谋据点。《荆州记》云:

“襄阳者,旧楚之北津。从襄阳渡汉,经南阳出方关,是周、郑、晋、卫之道;其东津经江夏,出平靖关,是通陈、蔡、齐、宋之道。”

但刘备占领的荆州,倒是没有襄阳和樊城的荆州,已经先天不足。为了获取对华夏曹魏政权的计谋优势,关羽动员襄樊之战,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围吕常于襄阳,围曹仁于樊城,一度造成曹魏上下震恐,甚至有迁都之议。然而关羽始终没有攻下襄阳与樊城,却被吴国抄了家乡,把蜀汉占有的荆州部门也悉数丢失。没有了荆州,两路出兵就成了泡影,蜀汉政权在总实力弱于曹魏的前提下,若是不克获取地缘优势,以两路出兵威胁华夏,那么跟着时间的推移,弱势的蜀汉抗衡强势曹魏的或者性将更小。

蜀汉灭亡原因:资源严重不足,人才极度匮乏

司马懿(剧照)

蜀汉占有长江上游,必定是首先被曹魏攻取的对象。在古代北方势力统一中国的战争汗青上,面临西南割据政权和江南割据政权,无一破例是先取巴蜀,后下江南,如斯后的隋统一之战,宋统一之战,元灭宋之战等等。究其原因,从汉中入蜀的道路固然险峻,但并不是无路可走,军事上的优势,能够在必然水平上战胜蜀道难行的劣势;而长江天险对于没有水军优势的北方政权而言,倒是无法超越的天堑。要想冲破长江防地,必需要占有长江上游,方可顺流而下,统一江南。由此可见,在三国后期,北方华夏的曹魏政权经由休摄生息,恢复实力后,面临已经懦弱的蜀汉与孙吴政权,必定先取蜀汉,后下江南。

蜀汉政权的消亡,最基本的原因照样在于蜀汉政权综合国力处于弱势地位,与刘禅没有直接的关系,甚至从某种水平上来说,刘禅的小我能力不高,也是因为诸葛亮的小我能力太强所导致的。当然,实力的强弱并非胜利与否的独一原因,不然人类的汗青只怕也要无趣好多。然则纵观中外汗青,胜利的一方即使没有必然胜利的前提,失败的一方倒是必定拥有失败的身分。蜀汉政权在资源、人才和地缘政治方面,相对于曹魏,都处于绝对的劣势,是以必败;而曹魏方面,固然有司马氏篡权,但国力没有受到影响,尤其在三国前期大规模混战局势竣事之后,北方华夏区域进入平稳的休养阶段,蓄积了宏大的战争潜力,从而使其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三国志》、《诸葛亮集》、《汉唐方志辑佚》、《后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