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湖剧:一出期待焕发新生的吴语戏

2019-08-18 03:45:43 暂无 阅读:1247 评论:0

湖剧,浙江省湖州市处所传统戏剧,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湖剧:一出期待焕发新生的吴语戏

首要风行于浙江湖州、嘉兴区域及杭州的余杭、临安,江苏的吴江、宜兴,安徽的广德等地,已有百年摆布的汗青。因旧属湖州府,故1951年命名为湖剧。湖剧带有浓烈的江南水乡情调,不光说话亲切柔和(采用内陆吴语方言湖州话演唱),曲调清爽流通,并且表演文雅细腻,宜演离合悲欢的家庭恋爱戏。

湖剧:一出期待焕发新生的吴语戏

发源与成长

湖剧先后经由三个成长时期,即清道光、咸熟年间至1924年,称为“小戏时期”,多为“二小戏”与“三小戏”,如《拔兰花》等,唱腔称为[小戏调],夹唱民歌小调;1924年至1949年为“本滩时期”,除小戏外,已显现“四亭柱”清装大戏及移植的统传戏如《双珠凤》 、《珍珠塔》等,号称“九十六本大戏”,唱腔也由[小戏调]成长为[本滩调]和[烧香调]等。新中国成立后,进入“脚本戏”阶段,1956年,《麒麟带》改编的成功是其标记,创作、改编、移植,成为主体。

湖剧保留有大量明清时期的浙北民歌,是湖州民歌的宝库;男旦“阴阳嗓”的唱法在我国戏曲剧种较为罕有;舞台“十八个半音韵”与吴语方言(湖州话)韵相合,具有必然的说话学研究价格。

湖剧:一出期待焕发新生的吴语戏

文化特征

湖剧的唱腔有“小戏调”、“本滩调”、“烧香调”等,并形成特有的“十八个半音韵”。艺人按各自地点地区方言、唱腔差别而称“湖州帮”、“双林帮”、“南浔帮”、“震泽帮”等。湖剧表演特色为“阴阳嗓”,即男旦使用真假声瓜代演唱的唱法进行表演。演唱过程中“十八个半音韵”与吴语方言音韵相合,并采用吴语方言湖州话演唱。湖剧语音亲切柔和,带有浓烈的江南水乡情调。

湖剧的表演以文戏为主,具有朴素柔和、生活气息粘稠的特点。早期湖州滩簧角色仅为小生、小旦、小丑的三小戏。20世纪三十年月起头演时装大戏,向越剧、话剧进修,角色增加到八小生、八小旦,并形成留意人物性格描绘,以抒情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见长的表演气势。

湖剧的音乐极富湖州处所特色,常用曲调有本滩调、烧香调、大陆板和小戏调。大戏多用本滩和谐烧香调,故又称本滩大戏。

湖剧:一出期待焕发新生的吴语戏

代表剧目

湖剧的传统剧目有小戏《拔兰花》 《马浪荡》 《借披风》等七十二出,大戏有《借黄糠》 《庵堂相会》 《生擒姚麒麟》等九十六本。尚有现代戏《太湖红浪》等。个中较常演的有《陆雅臣》 《借黄糠》 《庵堂相会》 《卖妹成婚》以及看家戏《姚麒麟》。这类剧目大多以反映家庭恋爱婚姻为主。(图片源于收集,若有侵权关联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