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资治通鉴》里的李白

2019-08-20 06:44:39 暂无 阅读:734 评论:0

乍一见到这个问题你或者会问,《资治通鉴》里李白怎么啦?我会敷陈你,《资治通鉴》里面基本没有李白什么事儿。可我为什么要如许说呢?这是因为,在我读完整个大唐兴盛的场景后,竟然没有发现作为卓越诗人的李白的踪影,连个名字也没有显现过,便心生了极大的疑问。这是主编司马光的疏忽,照样有意为之?细思书名,兼琢磨内容,顿然醒悟,这是司马光有意为之啊。

《资治通鉴》里的李白

李白

《资治通鉴》编撰的初志,就是总结历代兴亡治乱的史实,为在朝者供应汗青经验教训的借鉴,以利治理世界。按照人们平日的懂得来说,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都是弗成或缺的。在文化方面,文学照样一个首要的内容,尤其是在尚未竖立现代学术轨制之时,诗文就组成了主要的文化景致,诗文的教化功能也是该当获得正视的。可是,《资治通鉴》里没有,不光没有李白,也没有杜甫。杜甫的名字只显现过两次,一次是结党营私的王叔文想擅权,不想皇帝立太子,在立太子日,群臣相贺,他却面露忧色,但又不敢说什么,便吟诵了杜甫两句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听到的人自是一番冷笑,而这倒是大唐这一时期独一显现在《资治通鉴》里的诗圣的诗句,照样出自权奸之口。此外一次,是儿子仕进,杜甫作为爹被介绍了一句。

《资治通鉴》里的李白

此外,以诗人在史上留名的陈子昂显现过,柳宗元、刘禹锡、杜牧、元稹等都显现过,但没有一位是以诗人身份显现的,都是因为身居要职,或是官职卑微但就事势直言上书朝庭。对照典型的是白居易,白居易作乐府及诗百馀篇,“规讽事势,流闻禁中。优势而悦之,召入翰林为学士”。这是因为诗为皇帝所赏识,而一会儿成了高官。但这类诗只是针贬时弊的实用文学,与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关系不大。

在写到与诗有关的段落时,除了说《诗经》,其他不是喝酒赋诗给几位官员弄下一个罪名,就是文士很阿谀地给上级献诗,正面的根基上没有。“太后命昌宗衣羽衣,吹笙,乘木鹤于庭中;文士皆赋诗以美之”。武则天让小情夫表演节目,诗人们就纷纷写诗赞扬,这类诗人的行为,让真正的诗情面何以堪?

其他人说起来都无所谓,惟有诗仙李白无影无踪,诗圣杜甫也活不见人,这颇令人费解。不外,据此能够对司马光的观点有一个揣摩:

孔子曾说:“诗,能够群,能够怨,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莫非司马光受了孔子的影响,因而认为文学与治乱兴亡没有关系,尽量有也关系不大。所以,《资治通鉴》里就没有了李白,也没有了杜甫。

不外话又说回来,诗,包罗另外体裁的文学作品的教化功能与治乱事实有多大的关系呢?人言言殊,好的文学作品能激励人向上,而坏的文学作品,会导人向恶,这应该是共识。然则,不管怎么说,在《资治通鉴》所描述的中国汗青历程中,稀奇是令后世引认为傲的唐代,文学是失踪了。(原载2019.07.11《牛城晚报》)

《资治通鉴》里的李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