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化怪杰辜鸿铭:林语堂称其为“一块硬肉”

2018-07-18 07:40:08 网络整理 阅读:77 评论:0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自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九国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161年前的今天(1857.7.18)是辜鸿铭先生的诞辰,让我们随林语堂先生的《信仰之旅》一起回忆辜鸿铭的言谈轶事,以示怀念。

文化怪杰辜鸿铭:林语堂称其为“一块硬肉”

文 / 林语堂

但有一个不加入吶喊的人。他一八八五年从柏林大学、爱丁堡大学,及牛津大学回国,他比我高一代。在他看来,我们这些民国时代的青年新贵,是无知而鄙陋的,即使不被现在称为德模克拉西的近代群众崇拜所腐化,灵魂也已被玷污的鬼鬼祟祟。他说我们是:「近代没有辫子的时髦中国人,回国的留学生」,「曾从英美的人民学习,不是循规蹈矩,而是『行为不端』的人。」他是一个怪物但不令人讨厌,因为他是有第一流才智的人,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有见识和深度,不是在我时代中的人所能有的。没有一个在中国的人能像他这样用英文写作,他挑战性的观念,目空一切的风格,那种令人想起马太 ‧ 安诺德的泰然自若及有条有理地展示他的观念和重复申说某些句话的风格,再加上汤玛斯‧喀莱尔的戏剧性的大言,及海捏的隽妙。这个人就是辜鸿铭。辜鸿铭是厦门子弟,像是料理中国人文主义大餐前的一杯红葡萄酒。由于他把一切事情颠倒,而在我信仰的方向上扮演着一个吹毛求疵的角色。

我觉得最好是引用索美塞得 ‧ 毛姆对于他的描写。毛姆没有提及辜鸿铭的名字,而在他那本「谈中国屏风」书中用「那个哲学家」来代替。毛姆在扬子江上流的四川省见过他,那时大约是一九二一年。下面是一篇生动的描写,极能显示这个人性格的要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