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文化怪杰辜鸿铭:林语堂称其为“一块硬肉”(3)

2018-07-18 07:40:08 网络整理 阅读:77 评论:0

「我在柏林取得哲学博士学位,」他说,「后来我又在牛津读了一个时期。但英国人对于哲学没有很大的胃口。」

虽然他把话说得像有点歉意,但显然他还满高兴说一件大家多少不能同意的事。

「我们曾有过一些对于思想界略具影响的哲学家。」我提请他注意。

「休姆和伯克里?当我在牛津时这两位哲学家在那儿任教,他们深恐会得罪他们的神学同事。他们不会追求他们的思想的逻辑结果,因为怕危及他们在大学社会里的地位。」

「你曾研究过哲学在美国近代的发展吗?」我问。

「你是说实用主义?它是那些想相信不可信的事的人的最后避难所。我喜欢美国的石油多过美国的哲学。」

文化怪杰辜鸿铭:林语堂称其为“一块硬肉”(3)

辜鸿铭曾任张之洞的「通译员」。(张之洞是十九世纪末叶,主张维新的伟大满洲官吏之一,是使长江一带不受拳匪扰乱的一个重要角色。)我曾见辜鸿铭,留着薄薄的头发,在中央公园独自散步。有人会以为他是一个走霉运的太监,或者根本没有住意到他。多么孤独骄傲的心啊!虽然如此,但我觉得不配去接近这位精通马太 ‧ 安诺德、罗斯金、爱默生、歌德及席勒的专家。尽管当陈友仁(后来在一九二八年担任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和辜鸿铭一九一五年在北京新闻(一份陈所编的英文日报)大开笔战的时候,我在圣约翰大学里对他颇为仰慕,辜仍是一个众所共认的保皇党及失去的骄傲的支持者,而陈却是一个革命党。二者都精于谩骂,而且无懈可击地精通英文。陈称辜是江湖术士及抄经文士,而辜却称陈是走狗和一知半解的印度绅士(一个失去国籍,半英国化的印度人),因为陈生于千里达岛,说中国话像个外国人。当我在德国读书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刚要结束,我发现辜鸿铭在德国的某些圈子里很有名气。他那本小书“Veteidi-gung Chinas gegen Europa”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