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孙权的弟弟在丹阳遇害,看似一场意外,实则另有隐情

2019-09-08 13:40:29 暂无 阅读:633 评论:0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孙权第一次征剿黄祖的时候,因为山越族人乘隙复动,致使孙权不得不抛却江夏的攻势,转入了镇抚山越的军事动作。而在这时代,孙权的弟弟,时任丹阳太守的孙翊被害,在其时也引起了不小的惊动。

孙权的弟弟在丹阳遇害,看似一场意外,实则另有隐情

据《三国志•宗室传》中的记载:孙翊是孙坚的第三子,比孙权小两岁。勇猛强悍、斗胆刚毅(骁悍果烈),在诸多方面跟孙策极为相似(有兄策风)。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丹阳太守吴景作古之后,二十岁的孙翊(时年二十),以偏将军的身份接任丹阳太守(以偏将军领丹杨太守)。次年,被身边的心腹边鸿所害(后卒为摆布边洪所杀)。

孙权的弟弟在丹阳遇害,看似一场意外,实则另有隐情

关于孙翊的死,看似非常简洁,然则实际上的整个过程,却非常的瑰异弯曲。导致孙翊被害的原由,跟孙权杀盛宪有必然的关系。

孙权的弟弟在丹阳遇害,看似一场意外,实则另有隐情

据《会稽典录》中的记载:盛宪原是汉室朝廷录用的吴郡太守(迁吴郡太守),才识、人品弘雅致量(度量雅伟),在本地享有盛名(宪素有高名)。孙策平定吴郡和会稽的时候,杀了很多不平服的本地豪士乡绅(诛其英豪),但唯独对盛宪很是顾忌(策深忌之)。孙策明知盛宪不会为己所用,但也不敢杀他,所以就把他困在了吴郡。

孙权的弟弟在丹阳遇害,看似一场意外,实则另有隐情

盛宪又跟孔融的关系非常好(宪与少府孔融善),孔融担心盛宪长久不平服孙氏,终会遭遇意外(融忧其难免祸),所以就跟曹操写了一封信(乃与曹公书),进展曹操能设法救盛宪离开逆境。曹操收到孔融的信后,经由一番考虑,以皇帝的名义下了一道圣旨:征盛宪为骑都尉。孙权得知新闻之后,抢在了圣旨未下到吴郡之前杀了盛宪(孙权杀吴郡太守盛宪)。

孙权的弟弟在丹阳遇害,看似一场意外,实则另有隐情

盛宪被杀之后,他的儿子投奔了曹操(子匡奔魏),并在曹操手下做了征东司马(位至征东司马)。被盛宪举荐的两位孝廉妫览、戴员跑到山里面躲藏了起来(宪故孝廉妫览、戴员亡匿山中)。后来孙翊到丹阳录用之后(孙翊为丹杨),又找到了妫览和戴员(皆礼致之),并命妫览为多半督(览为多半督),戴员为郡丞(员为郡丞)。

孙权的弟弟在丹阳遇害,看似一场意外,实则另有隐情

据《吴历》中的记载:妫览和戴员受到了孙翊的礼遇之后,并没有安心的辅佐他,而是千方百计的说合孙翊身边的心腹边鸿等人(妫览、戴员亲近边洪等)。这件事情也被孙翊撞到了多少次(数为翊所困),每次都对他们进行一顿责骂就不了了之了。恰是孙翊对他们的纵容,最终导致了杀身之祸。妫览和戴员早有起义之心(常欲起义),就在孙权集中精神征剿黄祖、镇抚山越兵变的时候(因吴主出征),他们通同边鸿,在孙翊毫无预防之时践踏了他(遂其奸计)。

孙权的弟弟在丹阳遇害,看似一场意外,实则另有隐情

经由这些记载,整个事件就还原了:孙权杀了盛宪,致使妫览、戴员逃亡,孙翊又礼聘二人遭遇意外。若是如许看的话,孙翊的死跟孙权多几多少都有那么一点关系。

孙权的弟弟在丹阳遇害,看似一场意外,实则另有隐情

然则这个中有一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孙翊为什么要礼聘妫览和戴员呢?要知道,二人之所以要“亡匿山中”,这解说孙权跟这两小我之间有着很严重的不合,甚至是有着刻骨的仇恨。而经由孙翊被害之后,他的夫人徐氏为他报仇的履历能够看出:孙翊的手下并不缺乏勇猛忠义的将领。作为孙权的亲弟弟,不重用本身手下的将领,反而把两个敌人礼聘到本身的门下并加以重用。

孙权的弟弟在丹阳遇害,看似一场意外,实则另有隐情

这只能解说一个问题:孙翊对孙权也有很大不满,重用妫览和戴员也有着某种稀奇的目地。民间撒布的那句老话“仇敌的仇敌就是同伙”,这是一个恒古不变的真理。纵观孙翊的做法,只有这个注释最为合理。那么孙翊和孙权的矛盾事实出在哪里呢?关于这个问题在史料傍边没有明确的记载。

孙权的弟弟在丹阳遇害,看似一场意外,实则另有隐情

然则凭据《典略》中的记载:孙策临死之前(策临卒),向世人托孤的时候,张昭等人曾建议将兵权交付于孙翊(张昭等谓策当以兵属俨;孙翊别名孙俨),孙策没有赞成,而是直接喊进孙权(而策呼权),将印信交给了他(佩以印绶)。其时孙权19岁,孙翊17岁,按照岁数看,兄弟两人在这个时候,都应该有了本身的设法。而这也是史料上记载的,独一一件有或者使两人发生矛盾和不合的事情。

孙权的弟弟在丹阳遇害,看似一场意外,实则另有隐情

所以,孙翊重用妫览和戴员的目地:极有或者是想等羽翼丰满之后,夺回江东的兵权。然则没想到却遭了这两个白眼狼的毒手。

参考书籍:《三国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