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苏轼为怀念他写下几百字的赋,但诗人却只用二十个字就名传千古

2019-09-13 16:32:25 暂无 阅读:1035 评论:0

屈原是一位尽人皆知的汗青人物。他有才,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一曲《离骚》万民传唱,余音绕梁,千载不歇。他有德,面临来自君王的曲解和同僚们的毒害,他不平不挠,苦守原则,竭尽全力的去捍卫国度和公民,使其免受危险。

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里,曾把人分为四个条理,即圣人、愚人、正人和小人。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正人,才胜德谓之小人。

依据司马光的评人尺度,屈原显着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圣人,但这位圣人的终局却十分的悲凉。

苏轼为怀念他写下几百字的赋,但诗人却只用二十个字就名传千古

▲我认为,屈原就是一位圣人

屈原先是被楚王疏远,接着又被流放到洞庭湖一带。而失去屈原的楚国,也终被秦国打败,损失了争霸世界的实力。当楚国衰败的新闻传来,屈原怀着满腔的悲愤投河自杀,以死报国。

或许是屈原的正派和不平,博得了世界人的佩服;或许是屈原悲凉的遭遇,触动了所有人的心里;也或许怀才不遇,是古今念书人的通病。总之,自从屈原在汨罗江畔,纵身一跃起头,世人就络续地经由各类文学形式,睁开对他的眷念和悼亡。

有的人用一篇几百字的文章去惦念屈原,抒发本身的感情,例如苏轼的《屈原庙赋》。但也有人仅仅用了二十个字,写成一首小诗,同样表达了本身悲怆的表情,譬如唐朝诗人戴叔伦的那一首小诗。

苏轼为怀念他写下几百字的赋,但诗人却只用二十个字就名传千古

▲我是苏轼,我很眷念屈原

题三闾医生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屈原身后,楚国公民在好多处所建造庙堂,用来纪念他们敬爱的三闾医生。尔后世人出于对屈原的爱戴,对这些庙堂也络续地加以补葺,戴叔伦恰是在这么一间通俗的寺庙里,写下了传唱千古的诗篇。

站在三闾医生寺院的前面,望着奔流不息的江水,让诗人联想起屈原昔时所受的冤屈和他千百年来所累积的哀怨,不禁发出了“怨何深”的感慨与质问。在诗人的眼里,飞跃千载的江水似是在述说着屈原的冤屈。

苏轼为怀念他写下几百字的赋,但诗人却只用二十个字就名传千古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在这句诗里,诗人抓住了屈原冤深似海这一实际,与沅江和湘江不息的江水相连系。先以江水的无限无尽来比方屈原的冤屈和愤慨,然后再将屈原的哀怨和澎湃彭湃的江水进行对比,进一步突显屈原的悲痛和愤懑。

如许的写法,不禁让人想起李密伐罪杨广时,所写的檄文:“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行。”同样是抓住了“水”无限无尽的这个特征,来抒发对人道中某一个方面的感伤。只不外一个表达出隋炀帝的罪恶,另一个则表达了屈原的冤屈和哀怨,但写作手法却千篇一律。

此外,诗人以沅江、湘江的水进行比方,也尚有深意。屈原在本身的诗歌中,屡次说起沅江和湘江,因为这两条江水见证了他的绚烂和潦倒,是他平时倾诉心声的好同伙。正因如斯,戴叔伦把这两条大江的江水比作屈原的愤懑,便是触景生情,也是有感而发。

苏轼为怀念他写下几百字的赋,但诗人却只用二十个字就名传千古

▲我是屈原,我很吃力

承接上文,接下来的两句诗,本应具体描述屈原的“怨”,但诗人却把笔锋一转,改为描写面前的景色。日落西山,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的枫叶,与漫天的晚霞染红了这一方六合,使之布满肃杀之气。

前人常把太阳比方成君王,例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就是如许的暗喻。诗人在这里把太阳看作楚王,“日暮”象征着楚王的昏庸,而“秋风起”则象征着奸臣崛起,把握朝纲。屈原恰是在如许恶劣的情况下,被流放出庙堂的。

尔后半句里,诗人行使枫叶的红,衬着出悲怆,苦楚的感受,再经由叠字的方式加深了读者的感触,使人仿如置身于萧瑟之中,承受着与屈原沟通的冤屈和哀怨。

苏轼为怀念他写下几百字的赋,但诗人却只用二十个字就名传千古

▲我是戴叔伦,我的诗很棒

这首诗开首以江水入题,触景生情激发议论,写出屈原的哀怨。接着寓情于景,经由对景色的描写,进一步加深感情的抒发,引领读者由景入情,进而对屈原发生无尽的哀思。

参考资料:《旧唐书·李密传》 《全唐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