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趣读丨古代高润笔那些事儿

2018-07-21 13:26:36 网络整理 阅读:180 评论:0

趣读丨古代高润笔那些事儿

为人题诗、作文、写字或者绘画,因为人情往来,多少总有些酬劳。这份酬劳,古人称之为润笔。润笔一词,出于《隋书·郑译传》。隋文帝赐宴郑译于醴泉宫,“令内史令李德林立作诏书,高颎戏谓译曰:‘笔干。’译答曰:‘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后世便称“以物求文,谓之润笔之资”。

古代没有稿费制度,文人即使写出了字字珠玑的锦绣文章,也未必能变现。所以赵壹说“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李白说“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用力多而所获寡,抱椠怀铅之士对于文章的廉价不无抱怨。

但是历史上有的作家润笔之高却令人咋舌。历史上第一个拿到高润笔的作家,大概是汉代的司马相如。王楙在《野客丛书》中说:“作文受谢,非起于晋宋。乞米受金,为人作传,不足道也。观陈皇后失宠于汉武帝,别在长门宫,闻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文君取酒,相如因为文以悟主上,,皇后复得幸。”司马相如应陈皇后所请而作的是《长门赋》,但陈皇后因为一篇赋而重新得宠之事却于史无征。

辛弃疾在《摸鱼儿》一词中说:“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便道出了陈皇后买赋之后辛酸和无奈依然如故的事实。尽管陈皇后不曾因为《长门赋》而扭转颓势,但是司马相如所得黄金百斤可谓一笔巨款。颜师古在《汉书》注中指出,司马相如所处的时代,“一金,万钱也”。按这个比例计算,司马相如《长门赋》卖到了一百万的价钱。

趣读丨古代高润笔那些事儿

虽说善恶在我,毁誉由人,但文章具有铄金之力,“随你清如伯夷,少不得一篇极恶的文章送归林下;随你恶如盗跖,少不得一篇极好的文章送归地下。”因此,唐代人对于作为盖棺定论重要组成部分的碑铭非常重视,一反过去不树不封的传统,极其重视树碑刻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