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陆机《五等诸侯论》:并非创新仅是附议,唱响西晋主旋律

2019-10-01 04:37:15 暂无 阅读:1903 评论:0
陆机《五等诸侯论》:并非创新仅是附议,唱响西晋主旋律

文/减水书生

图/起原收集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咀嚼汗青、感悟思辨。1.陆机其人:不是被才名延迟的政治家,因为他本就不是

潘江陆海中的“陆海”,说的就是陆机,形容其才调汪洋似海

陆机祖父陆逊,初入孙权幕府、再为东吴上将,夷陵之战一战成名,之后拜为东吴丞相。

自陆逊之后,陆家便成为东吴举足轻重的名门望族。

陆机之父陆抗,是东吴后期的主要将领,被拜为大司马、荆州牧。

能够说,陆机身世朱门,是典型的士族后辈。

陆机13岁时,分领家眷部曲、授牙门将。

陆机19岁时,晋朝灭吴,退隐故里、念书十年。

公元289年,陆机与其弟陆云同入洛阳,名噪一时。

既有才俊之名又是望族名门,所以,无论西晋朝堂若何跌宕,陆机一向官运利市、步步高升。

陆机《五等诸侯论》:并非创新仅是附议,唱响西晋主旋律

陆机

直到公元303年,陆机兵败司马乂、受谗孟玖,身故族灭。

作为文学才士,陆机的传世作品好多,其文学成就重于政治成就。

纵览其平生,陆机一向是潘江陆海的才名,而鲜有叹为观止的政治建树。

西晋王朝在走下坡路是一个原因。

但陆机本人政治能力不足,才是要害内因。

陆机不是被才名而延迟的政治家,反而是因为才名才屡受重用。

才名为他供应了政治..,但他却没有成就政治理想的能力。

或许天主是平正的,为文的难建文治武功;建文治武功的往往稍逊风流。2.《五等诸侯论》:再论封建与郡县

陆机《五等诸侯论》:并非创新仅是附议,唱响西晋主旋律

周代分封

陆机《五等诸侯论》,辞采飞扬,倒是一篇政治策论。

文章大旨就是力主封建、驳斥郡县。

前人为论,往往都有一种汗青的沧桑脉络,远追三代、中承近世、以启当世。

《五等诸侯论》也是这个套路,然则理论性要更强一些。

起笔开宗明义:五等之制,始于黄唐;郡县之治,创于秦汉,得失成败,备在典谟,是以其详可得而言。

所谓五等之制,就是三代以降的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制。

简言之,就是封建制。

而所谓郡县之治,就是战国以降的郡县设置。

简言之,就是郡县制。

所以,《五等诸侯论》就是要对照封建制与郡县制的得失成败,以力主封建、驳斥郡县。

首先是封建制之所以源起。

因“帝业至重”、“世界至广”所以设官分职;因“情面之风雅”所以分世界以富乐。

而其结论就是封建之制,足以:盖三代所以直道,四王所以垂业也。

第二是封建制之所以衰败。

因“原法期于必谅,明道有时而暗”所以轨制有衰;因“百世非可悬御,善制不克无弊”所以封建有败。

但衡量对照,封建之弊小于郡县制弊,所以封建优于郡县。

第三是郡县制之所以亡国。

因“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共害”所以二世亡秦;因“割削长子,有名无实”所以汉失鼎祚。

陆机《五等诸侯论》:并非创新仅是附议,唱响西晋主旋律

秦之郡县图

郡县之政,国独享其利、主无同忧之臣,所以秦行郡县、二世而亡,汉复郡县、社稷易手。

汉初行封建,却有异姓名诸侯王之乱和同姓七王之乱。

陆机认为那是因为“大启贵爵,境土逾溢”。

简言之就是过犹不及,而没有按照五等诸侯的规制来施政。

第四是衡量对照封建与郡县。

封建制下,“祸止畿甸,害不覃及”,也就国政尽量有失,其为害止于都城而不乱世界。

郡县制下,“远惟王莽篡逆之事,近览董卓擅权之际”,远的例子有王莽篡汉、近的例子有董卓擅权,为害为祸不光长久并且殃及世界,直至君死国灭、弗成整顿。

陆机《五等诸侯论》:并非创新仅是附议,唱响西晋主旋律

董卓

封建制下,五等之君,以国为家、以民为子,所以能长保处所、长忧国度。

郡县制下,郡守县令,则“挟一时之志”而“侵公民以利己”、“损实事以养名”。3.封建与郡县的素质:《五等诸侯论》现代解读

封建与郡县的素质就是在解决央地关系的问题。

实际上,就名词概念来说,封建能够等同于如今的邦联,而郡县能够等同于如今的集权。

然则,有一个物质前提和文明水平的前提。

受制于古代的交通和通信手段,封建要比如今的邦联更邦联,也就是更松散。

郡县也如斯,没有现代交通和通信手段、没有现代监视和轨制设计,所以要比现代集官僚松散得多。

所以,实际上,古代郡县集权在权力的运行上,根基上等同于如今的邦联。

因为皇帝和中央很难掌握郡守县令等处所长官的具体施政。

尽量文书行政已经登峰造极的传统中国,郡县处所的权力照样极大的。

陆机《五等诸侯论》:并非创新仅是附议,唱响西晋主旋律

那么,今之视前,古代封建和郡县之争,究竟症结在哪里?

首先是皇权的问题。

对于皇帝,当然更倾向于郡县而非封建,因为郡县制下的皇帝会更有存在感。

其次是大臣的问题。

对于大臣,当然更倾向于封建而非郡县,因为封建制下的诸侯会更有平安感。

第三是不乱的问题。

封建制可以更好的解决处所回应性的问题,也可以更好的与皇帝同利同忧。

第四是效率的问题。

组织戎行、集中财富、举办工程,对于皇帝和国度来说,当然是郡县优于封建。

所以,无论是从皇帝和大臣主体,照样从不乱与效率的功能,封建与郡县都打了个平手。

然则,汗青的成长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动态成长的中国,郡县制碾压封建制,最终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传统帝国。

这是为什么?4.《五等诸侯论》没有考虑的问题以及它的存眷视角

在不乱和效率之外,还有一个平安的问题。

传统华夏王朝有三个重点:一是朝堂、二是民治、三是边地。

华夏王朝不克只考虑央地关系的问题,还得考虑平安和生存的问题。

陆机《五等诸侯论》:并非创新仅是附议,唱响西晋主旋律

战争

内部平安,朝堂上的皇权和相权实现均衡;民治里的中央和处所实现均衡。这就要包管权臣不克做大、处所不克盘据。

外部平安,华夏一向在与草原竞争成长,这就要求国度必需有效率,可以集中撑持竞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封建制下,国度君臣同利同忧,但这只是小不乱。而大的不乱则是不克盘据、不克内战。

封建制下,处所更好回应处所问题,但这也只是小问题。而大的问题则是对外竞争,或守疆或拓土。

所以,恰是生存和平安的问题,所以在动态汗青的历久成长中,郡县制碾压封建制。

《五等诸侯论》有四点论据:

一是尚古,三代以降是封建、秦汉以降是郡县,所以封建比郡县好。

二是治乱,郡县制下的乱则世界乱,封建制下的乱则局部乱。

三是心态,封建制下的皇帝与诸侯同利,郡县制下是皇帝与臣僚难以齐心。

四是官长,封建制下的长守诸侯更能保境安民,郡县制下的一任之官长更重己利私名。

实际上,《五等诸侯论》的悉数存眷视角都集中在不乱这个大问题上。

尚古和心态,就是封建制的源起:设官分职、情面风雅。

治乱一说,国度本就是一个半盘据状况,所以“乱”也就可控了。

官长一说,就是在解决处所回应性的问题,诸侯本身当老板与大臣给皇帝打工,当然是纷歧样的。

然则,这四点论据全都站不住脚。5.《五等诸侯论》的问题出在哪里

关于心态的论据,你的确能做到皇帝与诸侯同利同忧。

但只是上下同利了,却未必同忧,无法解决处所盘据和诸侯做大的问题。

因为汗青是动态成长的,初始设计的再好也总会显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情形。

周之分封,可没想把齐国、燕国以及晋国分得那么大、那么强。然则,他们经由开疆拓土和四处兼并就是变大了、变强了。

陆机《五等诸侯论》:并非创新仅是附议,唱响西晋主旋律

关于官长的论据,你的确可以解决处所回应性的问题。

但郡县制也能解决,因为古代郡县实际上也就是如今的邦联。

然则,分封之后又怎么解决边地的问题、怎么解决华夏与草原竞争的问题,人人得先有生存才能诗与远方。

关于治乱的问题, 封建的确可以限制“乱”的风险。

但封建并不是不克制造乱,封建更无法集中资源应对外敌入侵的大乱。

所谓的三代以降建诸侯,那是因为三代的族群形态所决意的。

国既是家、家既是国。

周皇帝派姜子牙出任齐国诸侯。

陆机《五等诸侯论》:并非创新仅是附议,唱响西晋主旋律

姜子牙

而实际倒是姜子牙带着整个家眷前去遥远齐地去殖民。

齐地本就不是周皇帝的,谁打下来就是谁的,所以才有姜齐诸侯国。

然则,后世立国则是先打完世界再分派权力和好处。

这时候出任的处所长官就不是带着整个家眷去殖民拓土了。

姜子牙是拿着周皇帝的令箭当鸡毛用,要害还得看老姜家的子孙善战。

尔后世的郡守县令则真是拿着皇帝的圣旨当权力用,出任一方就可呼吁一方。

两种分歧的权力发生模式,也就决意了封建难胜郡县。6.结语:《五等诸侯论》没有立异仅是附议

《五等诸侯论》固然文采飞扬,却不是一篇精良的政论文章。

陆机的政治水平远不及的他的文学水平。

不如江统的《徙戎论》,因为《徙戎论》做出了展望:胡人必反;给出了偏向:关中、并州;同时也给出了具体攻略。

固然江统上书未被采用,其论证有不足、其攻略难施用,然则江统却做到了其时能够做到的精英水平。

陆机固然号称当世才子,却比不外西汉才子贾谊。

贾谊的一篇《治安策》,不止堪称两汉第一雄文,并且有细密的论证、有切实的展望,并且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攻略。

陆机《五等诸侯论》:并非创新仅是附议,唱响西晋主旋律

贾谊泥像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攻略,固然文帝没采纳,然则却被主父偃新瓶装旧酒、以“推恩令”全盘贯彻。

而陆机的《五等诸侯论》却没有提出新概念、新展望和新攻略。

以前没有、其时也没有。

因为司马家为了巩固统治,本就一向在履行五等诸侯制,而且已经形成了具体国政轨制,甚至在五等诸侯之上再设郡王。

之所以司马家要弃郡县而行封建,有三个原因:

一是士族做大,司马家要撮合住士族。

二是篡位得国,所以得让人人都能分到蛋糕。

三是巩固司马皇室,士族得利、朝臣得利,司马家产然也要分得好处和权力。

所以,陆机《五等诸侯论》毫无立异仅是附议,只是在帮着司马家以及既得好处者唱响谁人时代的主旋律。

由吴楚入洛阳的陆机,不是为了经世致用而政论,而是为了干谒立名而《五等诸侯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