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岭南书法得风气之先 历来都有创新

2019-10-01 04:38:18 暂无 阅读:558 评论:0
岭南书法得风气之先 历来都有创新

■容庚为青年书法家示范书法。(资料图)

岭南书法得风气之先 历来都有创新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华师大传授张桂光在写书法。

岭南书法得风气之先 历来都有创新

■上书张桂光书法“明朗明月”的紫砂壶。

岭南书法得风气之先 历来都有创新

■李曲斋篆刻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桂光:

初秋的午后,阳光暖暖的。记者在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桂光位于华南师范大学的家里,听他娓娓讲述岭南书坛的绚烂汗青和在新时代取得的成就。在他看来,广东书坛需要传承的是:“重人品、重学问、不求显达、富创作性”的传统。

实际上,作为广东书协十年来的掌门人,他更主要的身份是“文字学家”。客岁11月,他领队编写完成的《商周金文辞类纂》荣获“第三届全球华人国粹功效奖”。他秉承老一辈书家的气势,在学问的滋养中寻找书法的更深层意义。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福香 实习生 石 娟 朱钊莹

■摄影:新快报记者 林 里

师出名门,国粹教养深挚

张桂光早年师从岭南名宿朱庸斋、李曲斋师长进修诗词、书法,后考入中山大学古文字专业,师自在庚、商承祚师长进修甲骨金文,国粹教养深挚,碑本兼容,楷、行、草、隶、篆各体兼工,尤以金文、行草、小楷见长。

有名古文献版本学家王贵忱曾评价说,张桂光做人、做学问最大的特点是“正”。张桂光其人、其字重规范,讲礼貌,平静谦和,不事声张。

张桂光在《回忆恩师李曲斋》一文中讲到:师长教授特重现摹,严厉要求初学者卖力临帖,点画提按、结字结构均应遵循传统法度,并强调多读前人名迹,体会各家神韵,抒发艺术灵性。师长教法重指摘、讲纪律、讲懂得、讲悟性,常用教授说话仅“呢度得”(这里行)、“果度唔得”(那边不成)罢了,少少具体注释,至于为什么这里行,那边为什么不成,就得靠你去比对、去思虑、去融会了。

尽管昔时学书前提欠好,张桂光却有幸师从多位名师。“当我要认识隶书的时候,朱容斋先生写信给我,让我找吴子复叨教,当我需要认识篆刻的时候,他又为我介绍秦咢生。我的先生们有宽广的胸襟,他们对人很包涵,从来不会让学生只跟本身进修。”

岭南书坛有

“重人品、重学问”的传统

要说岭南书坛的绚烂汗青,不得不提1957年的中日书法交流展,其时中方和日方各展出100幅作品,而中方的100幅作品中的18幅出自广东,数量居各省市之冠,广东在其时的书坛地位可见一斑。

上世纪60年月,广东省书法篆刻研究会正式成立,成为了继北京、上海之后的第三个省级书法群众整体,并成功举办一系列展览、讲座、教室,不光开创了我省书法史上的黄金时期,并且为广东书坛培育了一支顽强的后备力量。

“上世纪60年月,全国书坛有三大中心,离别是北京、上海、广东。”张桂光敷陈新快报记者,如今好多资料梳理把广东的地位忽略了,这与广东书家一向以来低调谦逊的气势有很大关系。

麦华三师长在《岭南书法丛谭》一文中,对宋至民国的广东书家特点归纳为:“重人品、重学问、不求显达、富创作性。”“好比饶宗颐的字是从詹安泰那边来的,然则有几多人知道詹安泰?”张桂光认为,老一辈的书法家甚至都不称本身为“书法家”,因为他们自己有其他方面的专业学问研究,詹安泰是词学名家兼擅书法,他被《五四以来词坛点将录》点为“轰隆火秦明”。

老一辈书家有个很大的特点

就是“不求显达”

岭南书坛的鼓起,远后于华夏江左。明代今后,岭南书坛虽有较大的成长,也曾显现过一批在全国享有盛誉的书法家,但因为岭南文人多厌弃虚名,所以,除陈白沙、康有为等少数人外,在陈永正《岭南书法史》出书以前,广东书家根基都是鲜为人知的。广东这些前辈书家的艺术水平高明,小我艺术气势光鲜,艺德艺风为世人所称道,但因为缺乏深入研究和系统整顿,其学术地位没有展现出来,未能施展应有的感化和影响力。

客岁,“岭南墨妙——詹安泰、佟绍弼、何绍甲、卢子枢、麦华三书法精品展”在岭南画派纪念馆展出,个中有好多作品从未公开展示过。中国美协副主席、 广东省文联主席李劲堃透露:“这是一个令人打动的展览,进展借机推进广东书法的研究和展览。”

据介绍,这是广东已故名家信法精品展系列运动的第一批次,是周全深入梳理研究岭南已故有名书家艺术气势迈开的第一步,将为广东书坛留下一批系列的文献材料,成为广东书法界的珍贵理论,成为振兴岭南书风的助推器和基石,也为人人进修和继续搭建..。

张桂光透露,尽管广东处于改造开放的前沿,经济对照蓬勃,但在书风的继续上,却一向走的是传统的路子。而老一辈书家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不求显达”。实际上,老一辈书家在全国的地位很高。张桂光引述书法家连登所述:“沙孟海对商老(商承祚)非常尊敬,有次广东与上海搞书法联展,商老讲话的时候,沙孟海都邑站起来,商老讲完他才坐下。”

容庚平生节衣缩食做学问搞收藏,最后把本身所藏的200多件青铜器捐给国度,给广州艺博院捐出1083件(套)藏书,为中山大学藏书楼捐出1万多册藏书,他与郭沫诺的交游信札,捐给了广东省博物馆……前几年,《容庚藏帖》出书,订价29万元,可见容老所捐藏品的价格。

“这种不求显达的精神,这种无私的贡献精神,这种给孩子的上行下效的范例,值得我们进修。”张桂光透露。

岭南书坛立异包涵,

没有形成流派

跟着时代的成长,书坛日益繁荣,打着立异的灯号,各类书风不足为奇,在业界引起不小的争议。在张桂光看来,所谓立异,是要在传统的根蒂之上。“詹安泰用魏碑写行草,用爨宝子写行书,用‘古’的元素,新的体式,这就是立异。”张桂光认为,古中有新,新中有古才是完美的连系,立异性的表达要从传统中来。

又如李曲斋,他的篆刻极具立异精神,行草入印、简化字入印等,于岭南印坛均发生过积极影响。“他们的作品放到今天来看,对我们仍然有开导意义。”张桂光认为,岭南书法得风气之先,历来都有立异。

岭南画派、广东音乐均有凸起的特点,并在全国局限内发生很大的影响,而书坛并没有形成派别,究其原因,与其开放包涵有很大关系。

在张桂光看来,岭南书家都处于分工合作的状况,如李文田用方笔写雄强,康有为用圆笔写雄强,梁启超用方笔写阴柔,他们能写好多字体,但都有本身的思虑,很难将所有人概括为某个书法派别。

此外,从他们所从事的学问研究看,容庚、商承祚是大学问家,朱容斋、詹安泰是全国有名的词学人人,卢子枢、黎葛民是大画家,吴子复是油画家,他们都不是专门搞书法的,但书法造诣都非常高。“所以说,麦华三总结的四点:重人品、重学问、不求显达、富创作性,放在他们身上都很合适,这也是我们应该继续的岭南书法传统。”张桂光如是透露。

据认识,近年来,学界逐渐回来正视岭南书法传统,乃是看到了岭南书法传统耐久弥新的价格,以及岭南书法在传统根蒂上力求立异所树立的范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