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2019-10-05 06:47:46 暂无 阅读:802 评论:0

【原文】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释文】

1.独怜幽草涧边生

(1)独:表局限。只有,仅仅。

(2)怜:恻隐、同情。

(3)幽:《说文》:“幽,隐也。”本义为隐蔽不显。可引申为“深远”、“荒僻,悄然”等义。

(4)幽草:越是荒僻之所,草越长得繁茂。故可引申将草之所处视作幽境,草则称之为幽草。

(5)涧边生:生长在溪涧边。

(6)小结:向幽而生是草的个性。诗人去西涧游玩,发现越接近水边,野草越兴旺丰美。它们挤在岸边,眼巴巴望着无比幽深的涧水兴叹。或许它们在想:若是水面上也可以扎根生长,该有多好?诗人初始忍俊不禁地看着这一切,继而为它们这种无比喜爱幽境的脾气深深打动,故曰“独恋”。认为其情之真,其情可悯,实在谁也比不上。至此我们领略本句说的是什么了吧?其实是借草的示意来反衬西涧之幽。

2.上有黄鹂深树鸣

枝繁叶茂的树冠里,有黄鹂在偶然鸣叫。鸟鸣之悦耳悦耳,更显山涧之清幽。诗人的视角看似从下移到了上,实际借鸟鸣在山涧中的回荡将视觉与听觉扩充到了整座春山,营造了一个空灵之境,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想象空间。

3.春潮带雨晚来急

(1)春潮:“潮”,浪潮。引申比方像潮流那样澎湃升沉的事物和形式。“春潮”,首先点明时值春天;其次是比方此处水势湍急。

(2)春潮带雨:是水风行急处与山石撞击,如碎琼乱玉般水花飞溅。如若落差够大,就有携风带雨之势,让人有近身飞瀑之感。

(3)晚来急:不是说急雨在薄暮不期而至。而是对“春潮带雨”的解说。涧水怒吼吼地奔涌而至,似在高声的埋怨、呵斥诗工资什么如今才来(晚来)。“急”,焦急了,急眼了。

(4)小结:从行文能够看出,诗人采用的是移步换景加拟人的写作手法。本句描述的是中游之景也。何以见得?我们看前面是“独怜幽草涧边生”,后背是“野渡无人舟自横”,可见都是水势平缓之所。由此能够揣摩诗人是在溯溪而上,至中游处方见涧水之急。大约此处有一小小瀑布吧?涧水乍见来人,惊喜之余反倒急呲白咧地埋怨诗人来得太晚。故水声越是热闹,越反见此地人迹罕至。

4.野渡无人舟自横

“野”,荒僻,萧疏。“野渡”,渡口处在荒僻之所。诗人溯溪而上,至上游处水势复归平缓。这一点从“舟自横”能够看出。因为若是水势很急的话,划子是弗成能连结横渡姿势的。当诗人显现在面前,无需有人操作,船头便自行指向彼岸,就似乎迫在眉睫预备好了,就等诗人一上船便立刻出发一般。这是不是闲得太久了?

【总结】

王维名作《鸟鸣涧》“人闲木樨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可作为懂得本诗的一把钥匙。“独怜幽草涧边生”反映的是西涧之“幽”;“上有黄鹂深树鸣”反映的是西涧之“空”;“春潮带雨晚来急”反映的是西涧之“僻”;“野渡无人舟自横”反映的是西涧之“闲”。

本诗描写的是诗人游涧之趣。在诗人笔下,西涧景物仿佛自带脾气一样维妙维肖地显现在人们眼前。然而,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若是我们的懂得仅限于此,显然还远远不敷。

在第四句中,“野渡无人舟自横”带给我们一个疑问:中游已经够荒僻了,可为什么会在加倍荒僻的上游处备有渡船供人们取用游玩?这只能解说本来此处应该游人如织才是。则物是人非,荣华落幕后的凋敝、萧条是否恰是诗人所要真正表达的寄义呢?而依此回首整首诗,我们是不是会有更新更深的体味呢?

若是将“幽草”视作草民,则“独怜幽草涧边生”反映的不恰是诗人对于老公民盼望过上安宁祥和的生活却可望弗成即的深切同情吗?

若是将“深树”视作朝廷,则“上有黄鹂深树鸣”反映的不恰是诗人对于居庙堂之远的统治者发号出令,作威作福,掩饰宁靖的厌憎吗?

若是将“春潮”视作民忿,则“春潮带雨晚来急”反映的不恰是诗人对于朝政迟迟不克变更乃至民意汹汹的忧虑吗?

若是将“野渡”视作前途,则“野渡无人舟自横”反映的不恰是诗人对于若何解决当前危机而提出的“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吗?

所谓“野渡”,不恰是必需要面临的挑战吗?所谓“无人”,不恰是垂拱而治吗?所谓“舟自横”,不恰是无须白费心血,事情就能天然而然地水到渠成吗?

韦应物为中唐诗人,作品以山水田园诗成就最大。“诗句往往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吃力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此语颇中肯,深得我心。

【译文】

看吧,幽岸草的热切望眼令人怜爱;听吧,黄鹂鸟的深树鸣啭响动空山。

似春潮,似急雨,涧溪水濛濛劈面;似周到,似无意,渡河舟船头横转。

老公民不外是为了生活;上位者只热衷逞威弄权。

暴风雨从云层探出雷电;唯无为方可以得渡安然。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