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徐达碑文存在奇怪圆圈,考古发现令人不解:明朝就有标点符合?

2019-10-06 08:33:02 暂无 阅读:1909 评论:0

1385年,明朝建国第一功臣徐达作古,朱元璋将他埋葬在南京宁靖门外板仓街,位于紫金山脚下,仿佛是在守卫着明孝陵。

高高竖立的徐达墓碑,历经600多年风云激荡,直到今天还留存无缺,然而在这座墓碑上却有一个新鲜之处:徐达墓碑是“御制中山王神道碑”,朱元璋亲笔所书,但在2000余字碑文中,每句话后背都加上了断句的圆圈,与今天“句号”非常相似,岂非明朝就有了标点符号?

徐达碑文存在奇怪圆圈,考古发现令人不解:明朝就有标点符合?

对于徐达墓碑中的“神秘圆圈”,民间一向以来有两种说法。

一,《明史》中记载“御制中山王神道碑文”,解说这是朱元璋亲笔所书。但这一种说法认为,碑文实际是秘书代庖,而秘书害怕文化水平不高的朱元璋读欠亨,于是便加上了圆圈,便于皇上断句。后来,工匠就据此而刻,不敢篡改。

这一说法不太靠谱,经由朱元璋留下的真迹,以及史书介绍可知,朱元璋称帝之后,文化水平不低,不然又若何用功的成天看奏章、读史之类?

二,民间身世的朱元璋,不因循守旧,打破传统,自加了句读。这一说法是有凭据的,朱元璋身世寒微,深知民间之痛,1372年曾要求全国各地设立声名亭(相当于如今的宣传栏),目的是让公民知道国度大事,而公民文化水平低,天然内行文断句上要通俗易懂。

笔者认为,这一说法或者性更高,原因很简洁,中国标点相符古来有之,宋元明三代正处于成熟期,朱元璋一定接触过传统标点符号,所以顺手用之。

徐达碑文存在奇怪圆圈,考古发现令人不解:明朝就有标点符合?

一向以来,人们认为缺乏标点符号,是中国文化一大缺失,导致行文歧义百出,最典型的是“民可使由之,弗成使知之”这句话,可谓折腾了中国文人几千年;最烧脑的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分歧断句之下,一共有7种注释。

到了近代社会,清末同文馆的学生张德彝,1868-1869周游欧美时代,写成一本纪行《再述奇》( 现在称为《欧美周游记》),书中就具体介绍了西方标点符号,就是我们如今使用的这一套。当然,张德彝这么介绍,不是认为标点符号好,而是认为西方标点繁琐,但实际倒是无心插柳。

1919年4月,胡适、钱玄一致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他们提出了《方案》,要求当局公布通行“,。;:?!—()《》”等标点。1920年2月2日,北洋当局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此后降生。

这就是最广为人知的中国标点符号来历,源于西方,起于近代,至今仅有百余年。

徐达碑文存在奇怪圆圈,考古发现令人不解:明朝就有标点符合?

然而,并非中国没有标点符号,而是已有至少3300余年,只是鲜为人知而已。

一,先秦时代是萌芽期,在甲骨文、商周铭文、竹简等上,能够清楚看到所使用的标点符号,只是此时符号种类不多,形体不划定,使器具有随意性,但倒是中国标点符号的泉源。

二,秦汉隋唐是成长期,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有了长足提高,云梦睡虎地秦简中就使用了四种标点符号(二短横号、勾识号、黑方号、圆点号),汉代多大数十种。

汉朝发生的“顿号、逗号、句号、括号”,至今还在使用。并且,汉朝还有文字专著《说文解字》,好比收录的“、”号,注释为“有所绝止、而识之也”。

徐达碑文存在奇怪圆圈,考古发现令人不解:明朝就有标点符合?

三,宋元明时是成熟期,标点符号及变体一共三十多种。并且,此前标点符号存在不规范现象,但这一时期逐渐规范,或者也与印刷术手艺提高有关。

四,清朝时代是衰落期,甚至从官方运用标点符军号度来说,清朝应该是倒退期。当然,清朝晚期民间小说中,对标点符号运用较多。

清朝官方所编书籍,尤其是《四库全书》,大约收录3000种书,但不管原书是否使用标点符号,在编入四库全书时一概去掉。官方对标点的立场,对清朝文人影响极大。

徐达碑文存在奇怪圆圈,考古发现令人不解:明朝就有标点符合?

可见,中国标点符号自古有之,只是文人狷介,不屑于使用之,所以标点符号未能周全推开,但在民间却一向使用,就如同简体字命运。

是以,连系朱元璋正视针对公民宣传的个性,他在徐达碑文中加上标点符号,便于人们阅读,这就不新鲜了。

值得一提的是,徐达墓碑高8.95米,朱元璋墓碑却为8.78米,清朝人认为朱元璋害死了徐达,但从墓碑高度来看,这一说法显然荒诞,反而能看到徐达在朱元璋心目中无以伦比的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