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海宁盐官,金庸笔下武侠江湖的源头

2019-11-01 15:09:34 暂无 阅读:728 评论:0

海宁盐官,因“旁观钱塘江潮的最佳所在”而著名,汗青上曾归属杭州府的海宁,地灵人杰,文风鼎盛,也是有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的田园。

金庸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怨录》,是一部布满乡愁的作品,不只主角和故事原型都来自海宁,小说中还仔细描写了

海宁盐官的安澜园、海神庙和著名世界的钱塘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海宁恰是金庸笔下武侠江湖的泉源。

海宁盐官,金庸笔下武侠江湖的源头

盐官是欣赏钱塘江潮的胜地

海宁盐官,金庸笔下武侠江湖的源头

1996年,金庸在盐官旁观海宁潮

乾隆与盐官的清宫秘史

海宁盐官坐落于钱塘江北岸,已有两千多年汗青,早在汉代便起头晒盐制盐。“盐官”最初不是地名,而是其时为治理盐务而设置的一个官职。

海宁的钱塘潮著名世界,因为盐官地处钱塘江入海口的咽喉,它奇特的地舆位置决意了,这里是钱塘江大潮的观潮胜地。

“八月十八潮,壮观世界无”,万人争睹钱江潮的盛况每年都在这里上演。

苏轼的诗太有名,所以人们都挤在八月十八是日去看潮。其实钱塘江的潮流天天有。每月阴历初一至初六、十五至二十都有大潮,故一年有150多个观潮佳日。

去盐官的旅客大多是为了看潮,其实盐官曩昔一向是海宁的县(州)治地点地,海宁文化的精髓都在此,值得欣赏的文物事迹也不少。

盐官有城墙,固然大多为后来复建。穿过古城东边的宣德门,就是盐官的老街。老街上最有名的景点是“陈阁老宅”。(注:老街今朝正在关闭式革新,暂纰谬外开放。)

海宁盐官,金庸笔下武侠江湖的源头

陈阁老宅内的“双清草堂”和百年罗汉松

陈阁老宅的主人陈元龙,位高权重,是清雍正时期的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傅,级别相当于宰相,所以这整条老街也叫“宰相府第”。

盐官陈家在康雍乾三朝人才辈出,并不止这一个陈阁老,除了陈元龙,还有两位大学士,陈之遴(清顺治朝宏文院大学士)、陈世倌(清乾隆朝文渊阁大学士),海宁陈家,有“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的佳誉。

乾隆六下江南,四驻海宁陈家,使得这座陈阁老宅与乾隆出身之间的关系加倍神秘。小时候,我是这么熟悉陈阁老的:在金庸的小说《书剑恩怨录》里,他是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和乾隆皇帝的父亲。

海宁盐官,金庸笔下武侠江湖的源头

《书剑恩怨录》,是金庸创作的首部武侠小说

关于乾隆皇帝的出身,在民间有一种传闻,乾隆其实是海宁陈家的子女,因为掉包而做了皇帝。这个概念,据说早在清朝中期就已显现。金庸把这一传说写进了《书剑恩怨录》里,此后变得家喻户晓。

一样来说,凡有影响的传闻逸事,老是有某种合理性的推想或许汗青原因。

之所以有关于乾隆出身的疑问,是因为他平生六次南巡,四次到海宁,且每次都住在陈家的“安澜园”。陈家的一座三开间厅,得乾隆御赐为“双清草堂”,谐音“双亲草堂”。有人大做文章说,康熙年间,雍亲王为了夺嫡将本身的女儿与陈世倌的儿子交换,乾隆的亲生怙恃是陈世倌夫妻,乾隆是汉家的血脉。

固然这个传闻早已经被汗青学家证伪,不外至少在海宁局限,人们对这个话题津津乐道,有关乾隆皇帝被掉包的别史,说得有条有理,使得该传说数百年而不衰,盐官甚至打出了“迎接来到乾隆桑梓”的旅行招牌。

众所周知,金庸出生于海宁查家,查家和陈家都是海宁望族,金庸从小听着陈阁老的故事长大,这成了他第一部小说《书剑恩怨录》的创作源泉。

1955年,其时在《新晚报》上连载的《草莽龙蛇传》刚竣事,梁羽生此时正在北方,无暇写稿,同样喜爱武侠小说的同事金庸只好顶替上阵。

昔时30岁的查良镛以“金庸”的笔名,起头连载《书剑恩怨录》,写了有关乾隆皇帝被掉包的别史,经由想象,把这种风行于海宁的坊间传闻演绎成小说,引起极大惊动,此后开启武侠小说的创作之路。

小说紧紧环绕乾隆出身这条线索睁开。金庸在书中诬捏了陈家三令郎,也就是乾隆的亲弟弟陈家洛。小说的故事骨干,就是以陈家洛为首的“红花会”群英,为了反清复明,与乾隆所代表的清廷浴血奋战的故事。

多年后,金庸在跋文中写道:“我是浙江海宁人。乾隆皇帝的传说,从小就在田园听到了的。小时候做孺子军,曾在海宁乾隆皇帝所造的石塘边露营,三更里瞧着滔滔狂潮澎湃而来。是以第一部小说写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那是很天然的……”

金庸书院

在金庸师长的家乡海宁,有两处纪念金庸的建筑,一处是袁花镇上的金庸故居,还一处是盐官镇的“金庸书院”。

金庸书院位于盐官古城中心,在本来的古县衙对面。进入书院的人,一进门,都邑被甬道左侧一排壁画所吸引,那上面刻着金庸十五部小说的插图,熟行的读者可以敏捷地认出离别是哪个章节的故事。

金庸书院占地七亩,整体采用了江南园林的设计,亭台水榭,曲径通幽。建筑部门由书剑堂、藏书楼,望云亭等部门构成,藏书楼内展示着金庸师长的学术资料等,分歧版本的著作,以及一些文房用品。

海宁盐官,金庸笔下武侠江湖的源头

金庸书院

海宁盐官,金庸笔下武侠江湖的源头

金庸书院内陈列的金庸师长手稿

海宁盐官,金庸笔下武侠江湖的源头

金庸书院参照曩昔的安澜书院而建,典型的江南园林风

书院自己的构建相当的专心,具备讲学、展示、收藏、游赏等多功能兼备。后来才知道书院的建筑结构,参照的是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安澜书院。

金庸出生于海宁袁花镇,他在袁花的还有一处旧居“赫山房”,固然也是后盖的。据我所知,出于一些原因,金庸没有回过那里旧居。这里他则是来过的,2008年,他来盐官列入过书院的开工奠定,还救助了一些手稿和佩剑等,那一年金庸已经84岁。

印象中,与金庸有关的园林建筑,杭州也有一处,名“云松书舍”,昔时是杭州市当局出地,金庸出钱盖的,正本他预备在那边藏书、写作,颐养天年,后来建好之后就无偿捐给了杭州,如今是西湖边一处免费景点。

海宁曩昔一向附属于杭州府,所以杭州对他来说也是田园,《书剑恩怨录》里,杭州的景点也写了好多处,按小说里的话说,从杭州西湖边到海宁也就“八十里快马两个时辰”。

“若是一小我脱离家良久,在外边住的时间一长,对田园眷念的感受就越深……总想老了,再回到这个处所来住。”曾经对媒体说过这一番话的金庸,从1992年到2008年,六度返乡。在回乡时代,金庸和友人一路游览过海神庙、陈阁老宅,并多次旁观了海宁盐官一线潮。

金庸和海宁的关系

金庸师长原名查良镛,1924年出生在浙江海宁袁花的一个书香世家。海宁查氏是本地的富家,且科甲鼎盛。康熙年间更是显现过“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盛况,文名之盛,在海宁与盐官陈阁家乡可八两半斤。

旧时江南仕族的命运兴衰,老是起升沉伏。查氏同样履历了盛极而衰的过程,雍正年间,因为受到清朝的文字狱的波及,让查家元气大伤,到了金庸父亲那一代,查家已经有些衰落,不外仍是本地的大户人家。

金庸出自书香世家,培养了他出众的传统文化造诣。然则他的成功,却和“祖荫”并与太大关系,后来他去香港做记者,办报纸,写武侠小说和社政谈论,完满是靠起劲用功,本身打拼出来的事业。

金庸是个对本身的门第门楣有着严重认同感的人,查家先祖在金庸小说里也时常显现。

他在《鹿鼎记》开首,就提过被明史案文字狱连累的查继佐,全书50回,回目用的都是选自清朝诗人查慎行写的诗句。在《连城诀》跋文里,他提到过“丹阳教案”里维护公民的祖父查文清。按金庸本身的话说,的确也有效小说宣扬一下本身先祖的意思。

海宁盐官,金庸笔下武侠江湖的源头

《书剑恩怨录》观潮插图,董培新/绘

海宁是金庸师长的田园,天然偏爱有加。第一部小说《书剑恩怨录》带有浓浓的乡愁意味。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陈家洛回乡的描写,作者的代入感极强。

“己牌时分已达到海宁城的西门安戌门。他离家十年,此番重来,见景色依旧,本身幼时在上嬉游的城墙也毫无更改,青草沙石,似乎均是往日所曾抚摸。”

“坐在海塘上望海,回忆儿时母亲几回携了他的手在此观潮,眼眶又不禁湿润起来,望着大海,儿时旧事,一一涌上心来……”

最初《书剑恩怨录》的连载版中,陈家洛的母亲叫“徐慧禄”,很天然地就让人关联到金庸师长的母亲徐禄,她也是诗人徐志摩的堂妹。

主角陈家洛的出身配景与金庸本人相似,同为浙江海宁世家后辈,十几岁隐匿战乱离家肄业,身在外埠而母亲病亡,仓促回乡一瞥,之后又是浪迹天际,等再踏上故土已是几十年后。

如斯看来,陈家洛这个脚色,几多也映射着金庸本身的履历。

海神庙

穿过春熙门城楼,就是海神庙,不外这座海神庙非同平常,似庙非庙,似宫非宫,海宁人俗称“庙宫”,昔时由清浙江总督李卫奉敕建造。

海神庙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占地四十亩,昔时可是相当雄壮堂皇,耗银十万两,规模远大,庙内供奉“宁民显佑浙海之神”,并列祀历代有功于世并与潮有关的人,海神庙的建造是想借神力抵当潮患。

海宁是一座滨海小县,滨海之地,自古正视海神。盐官作为钱塘江入海口,汗青上既为观潮胜地,又历久为水患所困,因而有着深挚的潮神崇奉。

这座供奉海神的庙宫,在遭到了数次战乱后,现存面积约占本来的1/3,保留下来中轴线上的大殿照样清朝建造的,模仿了故宫太和殿的式样。在建筑中大量使用了汉白玉这种皇家建筑材料,如斯规模远大的殿宇,至少在浙江还找不出第二座。

在海神庙正殿后背,有一座御碑亭,里面有雍正和乾隆两位皇帝亲题的汉白玉石御碑,碑身阳面为雍正帝御制《海神庙碑记》,阴面为乾隆帝御制《御海塘记》。两面御碑合在一路,看起来极不平常。

海宁盐官,金庸笔下武侠江湖的源头

盐官海神庙,模仿了故宫太和殿的式样

海宁盐官,金庸笔下武侠江湖的源头

海神庙内供奉的“浙海之神”

海宁盐官,金庸笔下武侠江湖的源头

海神庙内的汉白玉石狮和御碑亭

在中国南方,皇家式样建筑一样是不许可建造的,然则在盐官,却例外由雍正皇帝下旨、由国度拨款、当局要员监视,建造了这么一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无疑又为民间撒布的乾隆出身之说加多了证据,金庸当然会写进小说里。

小说里还有一个勇敢的设计,将庙宫里供奉的“浙海之神”的形象,经由陈家洛眼里看来,就是父亲陈阁老的样貌,如斯清廷在海宁大兴土木建造一座宫殿建筑便有了合理性。

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之夜,乾隆与陈家洛在海神庙相遇是小说中最令人重要的情节。这是他们第三度谋面,此时,乾隆始知陈家洛是本身亲兄弟,而陈家洛却还蒙在鼓中。

书中还真切地描画了钱塘夜潮的全过程:那一夜两人联袂交心,从海神庙出来,一同往春熙门外走去,正听到潮鸣,“耳中尽是浪涛之声,眼望大海,倒是平静一片,海水在塘下七八丈,月光淡淡,平铺海上,映出点点银光。”

随后,“两人话声渐被掩没,只见远处一条白线,在月光下徐徐移来。蓦然间寒意迫人,白线越移越近,声若雷震,大潮有如玉城雪岭,天际而来,声势雄壮已极。潮流越近,声音越响,正似百万大军冲锋,于金鼓齐鸣中,一往无前。”

这段小说中对钱塘江夜潮的描写,可谓小说的中心意向,将潮流的磅礴风格,写得极尽描摹。

钱塘江潮著名世界,但汗青上的江潮却带给公民诸多灾难。所以乾隆四次来海宁,不是为了游玩,而是筹备海防工程,直到后来海塘采用“鱼鳞石塘”的筑法,获得成功,才让公民免遭潮流浇灌之怏。

金庸在小说里通篇对乾隆进行嘲讽,后来照样替他说了好话。“乾隆建筑海宁海塘,尽心尽力,直到大功乐成,这件事有厚惠于民。我在书中将他写得很不胜,有时感觉有些抱愧。”

王国维故居

有人把盐官景物归纳成四绝:钱江大潮、清宫秘史、武侠文学、国粹底蕴。这四绝中的最后一绝“国粹底蕴”,指的就是王国维。

王国维,人称静安师长,海宁盐官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公认的国粹巨匠,有《人世词话》、《宋元戏曲考》等著作多种,在文学、史学、哲学和考古学等范畴的学术进献,对后世影响深远。

海宁出的名人,根基上都沾亲带故,因为人人族之间互相攀亲。拿金庸来说,蒋百里将军是他的姑父,徐志摩则是他的表哥,诗人穆旦(查良铮)是他的堂哥,钱学森是他的表姐夫。金庸固然和王国维只是同乡,并非亲戚,然则据他本身说,王国维的弟弟王哲安师长做过他的先生,所以照样有间接关系。

王国维故居位于盐官古城的西南角,与闹热的东门比拟,这里显得荒僻冷寂。现在盐官正在大兴扶植,故居周边的原有建筑已经悉数拆除,王国维故居是这片区域里保留下来独一的一处建筑。

故居座北朝南,与钱塘江相望,固然不是金庸故居那样豪富大贵的人家,但也算书香家世。

王国维少小,其父嫌栖身的市井太甚嘈杂,全家搬至接近海塘边的城西南,取名“娱庐”。王国维9岁时入驻此处,直到22岁赴上海,在此渡过了12年的青少年时代。后来虽游学在外,仍多次回盐官小住。

故居是一个两进的通俗院子,木构造天井,第一进一层,显现王国维的一些学术成就,第二进两层,二楼复原他的书房和卧室,后院有一个小天井,并保留有水井一口。

海宁盐官,金庸笔下武侠江湖的源头

王国维故居

海宁盐官,金庸笔下武侠江湖的源头

王国维像与书房内景

王国维故居前面一两百米就是钱塘江,站在二楼看得见滚滚钱江潮流,听获得潮音。书房的书桌上按照昔时王国维念书的式样摆着文字,仿佛能够看获得他每日面临潮流,在此进修诗文时艺的身影。

谁也想不到,1927年6月2日,大学者王国维选择在本身学术生涯名声显赫时,倏忽竣事本身的生命,自沉于昆明湖。留下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十六字,给世人留下各种疑虑、揣测,对王国维的死因是“殉清”照样“殉文化”等说法,一向有持续络续的计较,众口纷纭,莫衷一是。

江南的古镇大多小家碧玉,盐官却给人不太一般的感触。也许就是因为它在钱塘江边,天天潮来潮往,对它暗含了一股豁达与激动之情。对此,金庸似乎非常有体味,他在《书剑恩怨录》三联版后续里写道:“海宁在清朝时属杭州府,是个海滨小县,只以浪潮出名。近代的有名人物有王国维、蒋百里、徐志摩等,他们的性格中都有一些郁闷色和谐悲剧意味,也都带着几分错误时宜的执拗。陈家洛身上,或许也有一点这几小我的影子。”

海宁盐官,金庸笔下武侠江湖的源头

钱塘江旁一组徐志摩与友人观潮泥像

海宁盐官,金庸笔下武侠江湖的源头

1923年的阴历八月十八,诗人徐志摩邀请胡适、陶行知等一行人相聚海宁盐官观潮。

失落的安澜园

王国维师长故居的北面,即唐代安国寺遗迹。

安国寺始建于唐开元元年,是古城盐官最早的寺院。关于安国寺,其实有好多能够说的,好比唐宣宗曾在这里为僧。苏东坡曾亲自撰文和书写了《宋安国寺大悲阁记》。

安国寺早已在上世纪七十年月被拆尽,寺已废。如今能见到的安国寺遗迹是本来大殿前保留下来的三座唐代经幢,被安置在一个围起的院落里,有文保治理员关照,围墙外挂着全国重点文物珍爱单元单子的牌子。

海宁盐官,金庸笔下武侠江湖的源头

安国寺遗址及唐代经幢

海宁盐官,金庸笔下武侠江湖的源头

海宁安澜园遗址,仅存一片水池,一方石桥

安国寺向北就应该是金庸小说里的安澜园,就算是拿着以前古城的地图,在这片空旷的区域里,找到安澜园的位置,也只能看到一个漂浮着垃圾的小水池,上面有一方弯曲的石板桥,四周是杂草众生的小树林,远处的挖掘机正在振臂工作。

比起安国寺,更让人难熬的是安澜园,安国寺至少还有三座唐代经幢保留下来,安澜园则已经找不到什么了。

来盐官游览的人,大多不会知道这里有一个已经芜秽一个多世纪的江南园林,但我们照样能够认识下它绚烂的曩昔。

金庸小说里的安澜园,是海宁陈家的私人花圃,在盐官城西北,原本叫“隅园”,乾隆四次南巡到盐官都住在这里。他非常喜欢园林古朴天然的气势,并御赐匾额“安澜园”,以志此行目的在使海水永安其澜。

昔时盐官陈家因为欢迎乾隆的机会,索性把安澜园面积扩展至一百亩以上。此举不光培养了一代名园,也博得了乾隆的赞赏。后来陈家有“陈半城”之称,就是因为此园面积非常大。

乾隆对安澜园景色时刻不忘,并命画师将园状画图带回宫中,后来在圆明园中仿建了一座,只是规模略小,亦定名为安澜园。在别史喜爱者看来,这就是他身世海宁陈家的又一铁证。

安澜园在昔时是江南三台甫园之一,与姑苏狮子林、杭州小有天园并称。大才子袁枚还写了好多诗吟咏安澜园。其时的姑苏文人沈复在《浮生六记》写过游览安澜园的体味:“余生平所历平地之园林,以此园为第一”,对安澜园的评价最高。

安澜园于乾隆年间达到全盛,后来跟着陈家日渐式微而衰颓芜秽。先是清咸熟年间遭到损坏,宁靖天堂时期,安澜园损毁严重,一蹶不振。此后几经沧桑,残存的几座假山残石被人掘卖殆尽,现在只留下一方荷池和一处曲桥,其他一切都荡然无存。

海宁盐官,金庸笔下武侠江湖的源头

留存在故宫的安澜园图纸和绘画

本地人说,安国寺和安澜园,两个只要有一个留存下来,盐官所受到的存眷和正视便会远远跨越今天,这话很有事理。安澜园未来有或者会重建。所幸,昔时乾隆命人所绘的安澜园图纸还留存在故宫里,若是要重建,至少有样可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