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私人可铸币看似荒唐,刘恒如此恢复商业,迎来西汉大发展

2019-11-08 00:36:52 暂无 阅读:856 评论:0

连年的战乱后,大秦走入了坟墓。刘邦虽然斩白蛇起军获得了帝王之位,但是战乱造成了汉初的贫困,也引发了当时社会中严重的通货膨胀,从而最终导致了汉初货币体系的混乱,这种种经济领域的败局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刘邦几乎是无解的,也许他在行伍和笼络将领方面有过人之处,但是整饬经济实在是外行。因此,直到汉文帝时候,汉朝才开始走上正确的经济复苏路线。而这种经济的复苏,其实是从货币的铸造上起步的。

私人可铸币看似荒唐,刘恒如此恢复商业,迎来西汉大发展

刘邦

一、盗铸钱币废除,私铸钱币的背景

汉文帝面对凋敝的经济乱象,果断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改造曾经通过的四铢钱,同时允许百姓私自铸造和投资钱币。刘邦时期以来,他其实也试图扭转社会上货币体系的混乱,但收效很小。公元前五年(公元前175年),作为继任者的刘恒做出了惊人的恢复经济的举动。他大胆的废除了“盗铸钱币”这种罪行,允许老百姓随意铸造钱币,并命令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大规模铸造四铢钱。

私人可铸币看似荒唐,刘恒如此恢复商业,迎来西汉大发展

四铢钱

铸钱作为国之重器,历来是皇家的专权之事。而开放“百姓铸钱”这种政策,其根源也始于刘邦时期的经济拮据。汉朝成立之初,百姓的生活是非常贫困的。即使是皇帝的生活也非常贫穷,毫无资产的普通百姓家庭无法长期经营任何农业生产,更不用说商业交换了。这种情况也反映在货币上。因为吃不饱,劳动力不足,汉初铜的产量太小,中央政府不得不投放小而薄的钱币。根据历史学家陈直的说法,西汉时期铜生产最丰富的地方是丹阳。但是在刘邦和刘盈统治期间,这个地方是由吴王刘濞控制的。

刘濞是一位悍将,也是刘邦的侄子。他依附江南的发达商业和铜矿资源,军力极大增强,成为了一方霸业在手的诸侯。在汉初,中央政府将这些诸侯国视为潜在的敌国。中央政府想铸币却没有铜,只能承认自己的不幸。刘濞自持势力不凡,也没有任何理由去义务支持中央政府。皇帝也不好意思索求他的铜矿。中央政府不但要挽救贫乏的铜产量,还要投如资源维持钱币的市场流通量,以阻止老百姓知道政府缺铜的窘境。考虑到这种种困境,刘邦和他的智囊团决定集中天下百姓的铜币,然后鼓励他们自发融掉铜钱然后重新铸造。

私人可铸币看似荒唐,刘恒如此恢复商业,迎来西汉大发展

刘濞雕像

二、连哄带骗,西汉政府这样欺骗百姓捐铜铸币

汉朝政府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借口,欺骗当时的百姓交出铜钱,大规模的开展私铸货币的活动。政府的人发布告说,秦朝的钱太重了,不利于携带和流通。秦朝的确有钱有势,所以发行了很多铜钱,而且秦朝政府也使用大量的高品质铜来铸造钱币,因此秦制铜钱的质量和体积都更大。汉政府假装体贴对百姓宣布说:“秦朝的钱太重,不方便携带和交易,打着‘方便你我’的口号,骗老百姓交出了大量私藏的铜钱,然后重新铸造成汉朝的新币。”

私人可铸币看似荒唐,刘恒如此恢复商业,迎来西汉大发展

秦朝时期的钱半两铜钱

西汉政府的做法很可笑。显然,他们面对缺铜的局面几乎没有任何头绪,面子也最终保住了,但其实他们不知道,早在秦朝末期就有很多人偷铸造铜钱和私自用少铜材料铸币了。秦末,通货膨胀非常严重,因此有很多大胆的商人未经允许就投下了“半两”钱。这种钱极为轻薄,直径不超过两厘米,重量为三铢。奸商利用这种铜币骗百姓,以谋取巨额的利益。但是,西汉初期的钱币更可怜,它比秦末的“半两”钱币分量还少,重量仅为“半两”钱的一半。这种钱币像榆荚一样轻薄,因此有人将其称为“ 荚钱”。

考古发现证明了这种“荚钱”的存在,而且其直径和重量确实很小。山东临沂的银雀山曾出土过这种“荚钱”。山东省章丘市还发现了铸造“荚钱”的石材模型。考古学家据此,精确推算出了荚钱的规格和大小。用粗制滥造来形容这种钱是自欺欺人的铜币,实在更加贴切,但这也是西汉政权必须和唯一能铸造出的流通钱币。但是这种投机的做法显然只是在特殊时期的临时政策。从长远来看,钱币的质量会急剧下降,并且后续会产生各种新的问题。

私人可铸币看似荒唐,刘恒如此恢复商业,迎来西汉大发展

荚钱

不幸的是,困顿的西汉政府无法预见和筹划太多。当时,他们只认一个字,那就是“穷”。这种做法也是刘邦在困顿开国时期的“伟大飞跃”吧。全国各地的百姓都被政府蛊惑,都拿出铜币,将它们融化和重铸,然后从火炉和磨具中造出了更多的轻巧铜币。与此政策相一致,允许百姓投放轻质的铜币,相应的也就废除“盗铸钱”的罪行。

三、私铸币促进商业繁荣,奸商敛财乱市

当然这也带来了货币市场的大混乱,最终导致了更大规模的金融危机。由于市场上缺乏造币材料,奸商聚集在造币材料周围大肆囤积,然后以高价出售,最终导致各种物料的价格上涨。一石食要花费10000钱,一匹马花费100金。在汉代,一枚金币约一万钱,一百金也就是一百万钱,这种价格上的通胀都是由于人们随意铸钱造成的。当政府开始放开未经许可而铸钱的时候,并要求人们铸钱用料越少越好时,奸商们嗅到金融投机的味道。此外,取消对私人铸币的禁令导致流通的货币更多贬值,这也是商人提高铸币材料价格..的好机会。

私人可铸币看似荒唐,刘恒如此恢复商业,迎来西汉大发展

西汉的马蹄金

在整个刘邦时代,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贸易流通的不便。西汉立朝后,刘邦和许多历史上因农民起义而发家致富的皇帝一样,面临同样的困局:国家穷,商人穷。汉初整个社会只留下战乱下的积贫,在刘邦时期由于采取重税,不合理的法度不利于商业发展,这也造成了商业流通的滞后。在刘邦后期,这种困局才稍稍改变,国家才开始经历大规模的生产恢复,经济状况才逐步极大改善,政府这时候也极大放松了对商人的控制。尽管仍然不允许商人的后裔进入公职,但刘氏政权取消了对商人的沉重税费。

就货币政策而言,国家仍然奉行刘邦的刻板印象。但是,这种陈旧的制度正是刘恒不能容忍的。他认为,这些都是干扰市场经济的不利因素。刘恒上台之后,更加大胆的进行经济恢复,越来越多的人在..,这也使市场上的货币越来越少,整个货币铸造行业变得非常繁忙和不规范。私人伪造货币者到处都有,随时都可以取得利润。新私铸的钱币中混入了很多铁和铅,整个货币市场完全受到了这种杂乱铸造的干扰。

私人可铸币看似荒唐,刘恒如此恢复商业,迎来西汉大发展

石雕刘恒 亲尝汤药

四、私铸币政策争议不断,两人由此成为巨富

面对这种混乱的货币情况,刘恒在上任的第五年,命令所有的铸币者投入产能铸造四铢钱,但仍将钱币标记为“半两”。 1952年,在甘肃省陇西县的汉墓中就发现了非常多的四铢钱。四铢钱本应该很重,一铢是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结果,四铢钱仅是一两钱的六分之一,根本不到原来的计量单位,而且仅为秦朝钱币的三分之一,但确实比以前的荚钱重得多。

这些考古记录表明,四铢钱已经在社会一定范围获得的流通和认可,而且这期间西汉政府仍然允许百姓自己模仿和铸造这种重量的四铢钱。因此,..的诸侯和投机者想出了一门..的主意。其中,吴王刘濞和高级官员邓通是其中最有势力的两个人,他们也是未来掀起吴楚七个诸侯国混乱的势力。这些人控制了丹阳的铜矿。其中这位是控制铜矿的邓通,是刘恒跟前的最爱财务部长。司马迁在《平准书》中强调了这两个人在货币私铸上的影响力和作用,也解释了刘恒在允许百姓私造四铢钱币这种政策的错误。

私人可铸币看似荒唐,刘恒如此恢复商业,迎来西汉大发展

邓通领诏受赐在严道,并赐予铜山给邓通铸造钱币

毫无疑问,刘濞和邓通通过投机积累了巨额的财富。根据历史记录,允许百姓铸钱的政策发展到了最后,天下几乎所有的铜钱都是刘濞和邓通两人制作的。可以说,他们两个人垄断了整个铸钱的行业,而铜矿和优秀的铸造技术者也都被他们笼络了。

五、刘恒币政功大于过,文景新气象由此开

但是,刘恒允许四铢钱的私铸的措施真的没有用吗?不一定。首先,使用更少量的铜铸造四铢钱是正确。控制货币质量具有较高的标准,可以用来控制货币的贬值,维持货币的购买力,并最终起到抑制价格过度上涨的作用。其次,私人铸钱是不可避免的。尽管在刘恒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但国家仍有很多地方需要花钱。毕竟,刘邦留下的一堆烂摊子真是一大堆。中央政府可能没有足够的资金来铸钱,但是它仍然需要私人和百姓的财政资源来支持商品的流通。直到汉文帝统治的第四年(公元前137年),皇帝才下令将四铢钱兑换为新钱,又再次禁止了民间铸造。

由于有必要依靠私人金融资源来解决钱币的流通不足,整个铸币行业都由刘濞和邓通两个人控制,这其实比广泛地允许其他商人或者百姓自己铸私人钱要好得多。尽管这最终使刘濞和邓通变得极为富有,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对铜矿和铸币技艺水平的控制确保了市场上流通货币的质量很高,至少达到同一时期的最高水平,不会进一步造成货币市场的混乱。换句话说,看似不公的铸币倾斜政策,最终使得刘恒竭尽所能地改良了他当政期间钱币铸造质量和方式,最最终带来了商品经济的大繁荣。

参考资料:《中国货币史》 《史记·平准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