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唐朝和平年代武将如何安排?宿卫宫禁、出镇地方、出将入相皆可

2019-11-12 00:33:06 暂无 阅读:678 评论:0

唐太宗时期统一战争已经结束,朝廷的重心逐步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面,虽然唐朝与其周边的民族政权之间的摩擦冲突不断,战争频繁发生,但战争已然不是主要方面,武将在战时统军作战,在战争结束后改何去何从?太宗又是如何任用众位武将的?今天我们便来看一看唐太宗时期武将的迁转。

唐朝和平年代武将如何安排?宿卫宫禁、出镇地方、出将入相皆可

唐朝建立之后,内部较为稳定,虽然时有与周边民族政权的冲突摩擦,军事活动频繁,但已不是王朝发展的主要方面了。在大量的军事活动中,武将占据重要地位,在战争结束后武将的任职就会是一个问题,太宗给予了武将足够的信任和重视,对武将在非战时的职位做出了安排,使武将在非战时也有仕进的途径。武将在进入官僚系统后,其行为不但对朝廷决策和当时的社会状况产生影响,也是本人官职升降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武将在本人的仕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与其家庭或家族发生联系,家族的势力对武官的仕途有影响,同样武将的仕宦经历也会对家族的发展延续产生影响。太宗对于武将的任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武将任用方式,对之后唐朝的武将选任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唐朝和平年代武将如何安排?宿卫宫禁、出镇地方、出将入相皆可

宿卫宫禁

唐初的武将大多数都是跟随太宗平定战乱的将领,太宗对他们有足够的信任,宿卫宫禁是武将任用的重要方面。

张士贵初入唐为右光禄大夫,以军功转为第一军总管先锋,后出任通州刺史,随太宗平定薛举后授上柱国。武德初以军功"授马军总管,经略熊州之地",后随太宗平定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及东都底定,舍爵劳勤,录其先后战功,以为众军之最,除虢州刺史",之后参与了平定刘黑闼、与李勣(594-669)"安辑山东"、讨伐徐圆朗等事件。"太宗居帝子之尊,极天人之望,府僚之选,允归时杰。以公素啖威名,授秦王府右库真骠骑将军",玄武门之变后,"太宗仪天作贰,丽正升储,凤邸旧僚,咸栖鹤禁。除为太子内率",后迁为右骁卫将军。

唐朝和平年代武将如何安排?宿卫宫禁、出镇地方、出将入相皆可

程知节在贞观十七年为"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北门屯营",担任宫禁宿卫,"惟彼北营,羽林之骑。选兼七萃,任重八屯。载居其职,弥见忠谨。廿三年,自翠微宫奉敕统飞骑,从今上先还,即于左延明门外宿卫,经乎 百日,俄加镇军大将军。永徽中,转拜左卫大将军兼检校屯营兵马",可见不仅是太宗时期,程知节在高宗时期也担任过宫禁宿卫。

唐朝和平年代武将如何安排?宿卫宫禁、出镇地方、出将入相皆可

武将宿卫宫禁是其得到统治者信任的表现,太宗时期宿卫宫禁的众多将领都是追随他平定天下的功臣,在大量的军事行动结束后,任用他们为宫禁宿卫的将领,在充分体现了太宗对他们的信任的同时,也是对功臣宿将今后仕途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安排。出镇地方

武将除了在中央任职外,还会被派往地方任官,武将出任地方官很多时候是为了应对地方上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战乱,出任地方的地点与时机各不相同,需要具体分析。

杨恭仁入唐后为黄门侍郎,两《唐书》本传中记载杨恭仁在任纳言之前担任过凉州总管,其在武德三年(620)改为侍中,"出纳纶诰,典综枢机",之后因为"王化伊始,西域未宾",所以任用杨恭仁为河西道安抚大使、检校凉州总管,"管内刺史以下,皆得便宜从事,随方选补",给予了其很大的权利。武德六年入朝为吏部尚书,后迁为右卫大将军,武德九年出任雍州牧,"帝京务切,神州任重,近代以来,天孙帝子之职,异姓所居,唯德王及公而已"。两《唐书》本传中提到他在担任雍州牧后还担任过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唐朝和平年代武将如何安排?宿卫宫禁、出镇地方、出将入相皆可

尉迟敬德在太宗时期经常出镇地方。武德九年为左卫大将军,不久后转任右武侯大将军、太子左卫率,突厥侵扰边境时,尉迟敬德为泾州道行军大总管以应对突厥。贞观四年,尉迟敬德出为襄州都督、襄州刺史,后迁转为灵州都督、盐环静等四州诸军事、灵州刺史,贞观八年转为同州刺史,之后历任行鄜州都督、鄜坊丹延四州诸军事、鄜州刺史,检校夏州都督、夏绥银三州诸军事、夏州刺史,出镇地方多年。

唐朝和平年代武将如何安排?宿卫宫禁、出镇地方、出将入相皆可

武将出镇地方不仅是对非战争时期武将职位的安排,也有应对地方叛乱和边境冲突的需要,委任他们出镇,可以有效保障边境地区的安全。这些武将在地方的作用更多的体现在军事镇守方面,他们在内外职位上的迁转同样是他们仕途上的积累,使他们在非战争时期也能够拥有仕进的途径。出将入相

宋人观察宰相名号演变,认为唐太宗时期变化较大:"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贞观八年,仆射李靖以疾辞位,诏疾小瘳,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而'平章事'之名盖起于此。其后,李勣以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谓同侍中、中书令也,而'同三品'之名盖起于此"。

从"参知政事"到"同三品",都是以他官参与议政而赋予的名号。唐太宗不拘泥于制度传统,扩大任命宰相的人选范围,展现灵活性。

侯君集,豳州三水人。侯君集"性矫饰,好矜夸,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艺,乃以武勇自称",出身行伍,以军功入仕,"太宗在藩,引入幕府,数从征伐,累除左虞候、车骑将军,封全椒县子。渐蒙恩遇,参预谋议"。至太宗即位,以功迁为左卫将军,进封潞国公。

唐朝和平年代武将如何安排?宿卫宫禁、出镇地方、出将入相皆可

任相期间,侯君集数次统帅军队御边或开拓疆土。侯君集统军作战的才能很突出,贞观八年征吐谷浑时,侯君集为李靖副将,在大军到达鄯州时就建议:"大军已至,贼虏尚未走险,宜简精锐,长驱疾进,彼不我虞,必有大利。若此策不行,潜遁必远,山障为阻,讨之实难",唐军于是以精骑突袭,吐谷浑打败,吐谷浑伏允率众潜入荒漠戈壁以躲避唐军,李靖兵分两路,一路由李靖与薛万均、李大亮率领从北进军,另一路由侯君集、李道宗率领从南路进攻,途中多次交战而大胜。

侯君集为相,无论统帅军队抵御边患还是开拓疆土,或处理内政,均有所建树。从贞观四年十一月任兵部尚书参豫朝政到贞观十七年四月事发,侯君集任相达十三年之久,表明李世民对他的的赏识和信任。但是,他没有能够保持本分,而是卷入宫廷政治漩涡,这是皇帝所不能容忍的。总结

武将宿卫宫禁和出镇地方是太宗时期对武将在非战时的安排,是武将在仕途上的迁转,宿卫宫禁和出镇地方也不是绝对区分的,很多时候武将都是在两者之间相互转换,如张士贵在宿卫宫禁和出镇地方之间的转换非常明显,出则镇守地方,入则宿卫北门。

唐朝从建立之初到太宗即位,内部战争结束,进入了一个较为安定的恢复和发展时期。虽然在与周边民族政权的交往中冲突不断,战争也时有发生,但这并不是主流。对于追随自己南征北战的武将,太宗给予了他们充分的信任和重视,通过宿卫宫禁和出镇地方来解决武将在非战时的职位问题。宿卫宫禁展现了太宗作为统治者对武将的信任,出镇地方有着镇守边境和应对突发状况的意义,同时这两者也是武将在战争结束后以自己的能力获得仕进的方式。

武将担任宰相参政议政,不仅是武将进入最高权力中心的一种方式,而且宰相队伍中有武将的存在有利于军事战争问题的解决,武将参与决议能够更快捷高效地处理边境战争或者地方叛乱的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