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西周古国——谢国,一个擅射的民族,落地南阳,被申取代

2019-11-15 15:36:28 暂无 阅读:1923 评论:0

商周时有谢国,因谢水而得名。东汉《潜夫论》记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得姓十二:姬,祁,任……王季之妃(周王季王后)大任,及谢、章……皆任姓也。”是说谢氏出自任姓,系黄帝之后裔。宋代《古今姓氏辨证》也说:“谢,出自黄帝之后,任姓之别为十族,谢其一也。”谢国的历史不见史载,但它至少在商代时就已经存在了,西周谢国是商代谢国的遗存。我们熟知的谢国首次出现在《诗经》,即西周末年由周宣王所封南阳盆地的申伯之谢,出场时已亡国。不过据推测西周谢国的始封地并不在南阳盆地,而是西周早期迁封所致。南阳盆地有许多周室分封的诸侯国,大都不是始封地,它们有的因地缘政治的需要从西北部迁来,有的是在周取代商后移地改封。西周谢国很有可能是成王年间周公东征后为了加强南方统治随着申、吕等一大批国家迁徙而来。何光岳《谢国的来源和迁徙》中认为谢国初在洛阳以西,周初周公旦营建成周洛阳时迁移到南阳盆地。

西周古国——谢国,一个擅射的民族,落地南阳,被申取代

谢国的第二次出现是在《国语·郑语》的记载:郑桓公见周室衰败,预感到大厦将倾,开始考虑郑国的出路,问史伯:“谢西之九州如何?”这里的谢即为西周谢国,郑桓公打算将郑国东迁到谢国西面的九州。史伯说:“那里的民众贪婪成性,不可接近。而谢国与郏国之间那块地盘,由于他们的国君骄横奢侈,百姓不被看好,如果换个国君用周礼去同化他们,倒容易获取,且可以长久。”上面提到的郏(jiá),在今河南平顶山市境内,与南阳之谢国相距不远。

西周古国——谢国,一个擅射的民族,落地南阳,被申取代

疑为“谢”的甲骨文

由于“谢”的甲骨文尚未确定,它的造字本义也就显得扑朔迷离。普遍说法认为“谢”的来历跟“射”有关,两者有着紧密的历史渊源,古代谢、射通假,比如《水经注》记载:“汉世祖(刘秀)建武十三年,封樊重(刘秀外公)少子丹为谢阳侯(西周谢国故地)”在《后汉书·樊宏传》中作“射阳侯”。“射”是有甲骨文的,为“持箭搭弓准备放射”的象形,因此谢氏后人认为自己的祖先发明了弓箭,是个擅射的民族,并以此为图腾。箭矢射出,即为“离”,故“谢”字又催生了辞行、告别、离开、谢绝等新的意义,变成人际交往用语,而“射”字加“言”到“谢”的演变过程应该是在这层新的意义上形成的。不过,卜辞中有个象形字“两手捧着张坐席”,有人认为这是“谢”的甲骨文,解释为宾客向主人双手捧上坐席,表示告谢别过。谢五八《谫议“谢”字音形义》中认为纵观“谢”字“言辞”与“弓箭”的字形结构,推测上古谢族是个能文能武的民族。

西周古国——谢国,一个擅射的民族,落地南阳,被申取代

西周末年,为了加强对荆楚和淮夷地区的军事防御,周宣王在征服以徐国为首的淮夷诸国后封母舅申伯到谢,《诗经·崧高》中记载了这件事。“亹亹(wěi)申伯,王缵(zuǎn)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由此可以推测,西周谢国亡于宣王南征淮夷时期,申伯是此次征伐淮夷的功臣。《小雅·黍苗》说:“肃肃谢功,召伯营之。”谢邑这座城池是召伯负责营建的,宣王征服谢国后,令召穆公大量征集谢人修筑都城,迎接申伯前来继任。由此可见,谢人大量被迫成为俘虏,而谢国贵族则被迁或逃离到各地,成为后世谢姓的一支。

那么周宣王为什么要灭谢国?如果谢国是西周早期因为军事战略需要迁封到南阳盆地,应该与王室的关系非常密切,不可能背叛王室。据推测,周厉王执政时期,因暴政引起国人动乱,国人将厉王赶下政坛,厉王逃奔到彘(zhì)地,出现了周朝历史上长达十余年光怪陆离的王权真空时代,这段时期是西周建立以来的衰落时期,由于种种原因王位继承人不能到位,朝政由召穆公和周定公共同执政,即所谓的“周召共和”。淮夷诸国趁机发生叛乱,谢国可能参与了这场叛乱,因而在周宣王中兴实力加强后灭了谢国。

西周古国——谢国,一个擅射的民族,落地南阳,被申取代

春秋初期,楚文王灭申,谢人随申人一起被东迁到信阳,今信阳有谢城,在郡东三十里(南宋《舆地纪胜》)。谢人先被申同化,后沦为楚人。而有的谢人则继续南迁,他们以国为氏,形成又一支谢姓。《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中有“东方之墨者谢子将西见秦惠王”的记载,这个谢子与西汉刘向《说苑·杂言篇》中记载的祈射子为同一人,应该就是谢国后人。

文/堰风

西周古国——东申,楚国筹建“申息之师”戍边,抗击晋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