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2019-11-16 18:40:26 暂无 阅读:1640 评论:0

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以“苗年”为开端进行论述

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强大和发展的根源和基础。一个没有文化传承的民族注定没有未来;一个不以文化为依托的国家注定没有灵魂。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古国,它的发展和传承一直都贯穿着文化气质。

中国民俗文化又可以称为传统文化,它的形成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在刀耕火种时代,与自然相抗衡都有一定关系。在这种前提下形成的民俗文化,具有一定地域性和民族性等特色。

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从古代中国开始历朝历代,都在不断通过战争或文化兼并等方式,为国家大一统和民族大融合做贡献。在这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多民族文化为基础,并具有华夏民族特色的的民俗文化。

“苗年”就是一种民族特色比较鲜明的民俗文化之一。作为苗族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与苗族的起源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联系。由于苗族与汉族“历法”不同,所以“苗年”并不是汉族传统意义上的“新年”。

正是因为各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民俗文化,才铸就了中国民俗文化多彩多姿的特征。笔者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其实与多民族融合、独特的地域文化,以及华夏民族崇尚文明的特质都有极大关系。中国民俗文化的起源于发展

民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分支,它既融合于中华文明的主体之中,同时又可以根据自身特色自成体系。所谓民俗文化其实指的就是,一种可以反映民族特质以及风貌的民族文化。

但这里面所提到的“民族”具有特指性,既可以指代某一个民族,也可以指代民族大融合之后的华夏民族。民俗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会受到当时的思想、地域,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据《汉书·王吉传》记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其实就已经诠释了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这里面所说的“风”和“俗”,指的就是民俗文化。这种文化从周朝开始就已经深入人心。无论是统治阶层还是平民百姓,都在遵循《周礼》所制定的文化规则。《礼记·王制》也曾记载:“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

所谓“以观民风”就是察看和了解,当时老百姓的民俗习惯。

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古代诗歌典籍《诗经·国风》中,记载了大量古代国家以及百姓的民风民俗。《国风·豳风·七月》中的“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其实些的就是古人过新年是的风俗。

从西周开始一直到现代社会,我国的民俗文化已经基本定型。春节、元宵节、二月二、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其实都是民俗文化的杰出代表。劳动人民是民俗文化形成的沃土,正所谓民俗文化出民间。“苗年”民俗文化的形成与融合

相信大家都知道苗族是一个既古来又神秘的民族,其祖先是华夏民族的另一个始祖“蚩尤”。最开始的时候居住在黄河中下游,但是在“三苗”时代逐渐南迁。目前苗族的后一基本上都在我国云贵地区定居。

在众多民族中除了汉族,目前只有苗族有成体系的语言和文化。苗族人说“苗语”用“苗历”,苗族的民俗文化与自然崇拜有非常大的关系。“苗年”就是其最具民族特色的民俗活动。“苗年”庆祝一般在农历十月初十开始,一直到农历十一月期间结束。

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由于古代时期苗族人以女性为尊,属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度的典型民族。所以,过“苗年”的时候女性活动特别多。苗族的女子会穿着盛装,在“苗年”庆祝期间举办多场大型活动。

在过“苗年”的时候,苗族人会携带芦笙和铜鼓,在一片声乐和舞蹈中开始新的一年。人会走村串寨将这种快乐的气氛分享给所有苗人。除了这些民俗文化之外,其实“苗年”的重头戏是“团年饭”“串寨酒”。

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过年的时候苗族人也像汉族人一样会“杀年猪”,但打糯米粑却是“苗年”独有的风俗和习惯。苗人在新年期间还会举行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斗牛、斗鸟、赛歌等,尤其是赛歌不但具有观赏性,而且还可以在赛歌的同时,寻找自己心仪的对象。

汉族人过新年一般都是在农历十二月三十,但苗族的“苗年”却可以,一直持续到二月“翻鼓节”。

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苗年”的时间不仅特别长,而且在过年期间各种活动也会接踵而来。实际上“苗年”也是苗族人开始播种的讯号。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苗年”其实就是苗族人在劳动、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而这种民俗文化也为中国主流民俗文化,增添了一抹独特的绚丽色彩。民俗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及意义

笔者认为中国民俗文化的形成与传承,不仅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同时也具有相对独立和积极融合的特性。

在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发展中,民俗文化所占据的地位,绝对不亚于任何一种文化和礼教。

虽然,正统的中华文明以“礼乐教化”、“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但如果从狭义角度来看,广泛的文化气质其实与地域性的民俗文化,都是组成中华文明与文化发展的重要元素。

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无论是“苗年”还是..的“查干萨仁”;亦或傣族的泼水节或怒族的“吉佳姆”,都是中华文明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所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民俗文化得到极大发展,中华文明才能不断延续和传承。

在古代民俗文化“上”可以进入宫廷,“下”可以在普通百姓中流传。这就足以说明民俗文化的融合性,以及其在文化领域中的贡献和作用。

“文化”其实是一种符号和思想的代名词,而中国民俗文化早已刻上了中华文明的烙印。结 语

笔者认为中国民俗文化即传统文化,是古代封建统治者与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结晶。既可以“阳春白雪”也可以“下里巴人”,文化可高雅也可大俗,雅俗共赏才是民俗文化的核心所在。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特点,而正是这种兼容并蓄特点,才为民俗文化的发源和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归根结底民俗文化,其实就是一种反映民族特质以及风貌的文化。既是劳动智慧的集合体现,同时也是各种思想、观念融合的结果。

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中国民俗文化的形成、发展与传承,既具有历史性又具备传承性。从原始的祭祀崇拜开始,再到《周礼》形成后的规范化,直至今日民俗文化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体制。

除了具备系统化的特点之外,还可以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思想等方面,产生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一个缩影,它集合儒家、道家、..等多方面的文化精髓,在发展的过程中又融合了其他文化形态,并最终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这个过程既包含了民族的奋斗历程,同时也记录了中国人的民族思想。

【参考文献】

金涛,黄葵《简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国文化知识备要》前言》

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演变及其发展规律》

王献忠《中国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

李旻《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