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探访仪征古迹之旧港观音庵(3)

2018-08-01 02:22:18 网络整理 阅读:111 评论:0

三、三度兴废

“元时建,兵乱,寻废。明洪武初,僧慧通重建。后,与广化寺同并地藏寺。永乐,复之。”

创建和重建时间:元大德、明洪武、明永乐。

四、名人轶事

“有邑人景旸读书处,陈启贞题额。”

与观音庵有缘的两位文人:景旸、陈启贞。

先来说说为观音庵题额的陈启贞。

查县志,有陈启贞的传和他的住宅信息呢。

陈进士宅,颜《志》云:“陈启贞所居,旧在厂西坊。子光表,孝廉。寻移厂东。”

陈启贞,字右周。陆《志》下,有“父国相,称长者”。少颖异,淹通博洽,经史子集,无不研究。文辞赡丽春容,著作极富,尤工诗赋。弱冠拔贡,癸卯,中式北闱,登丙辰进士。为人谦和谨厚,莫不推为长者。子光表,邑诸生,陆《志》作“丙子举人”。有才望。按,《续修胡志》载《名儒》,陆《志》载《文学》。

陈启贞是仪真人,康熙十五年进士,他为观音庵题的额,如今是找不到了,他自己留下的事迹和文章,也不多见。

再来说说在观音庵曾经读过书的景旸。

古时候没有图书馆,可供人读书的公共场所不多,寺庙就成了好去处。比如苏东坡来仪征小住时,就在城里天宁寺写经读书;阮元在仪征县学做秀才时,就寄宿在资福寺读书;景旸在观音庵读书,就不足为奇了,但景旸是名人呢,殿试第二名!榜眼!这个很值得说一说的。

我在这里将《道光重修仪征县志》和《明史》中有关景旸的光辉事迹用白话文宣传一下。

景旸(1476-1524),字伯时,号前溪,仪真人。明正德三年(1508)进士,一甲第二名。

景旸年少时就很聪颖,弘治二年(1489年),刘大夏(1436-1516,字时雍,号东山,华容人,天顺八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服满后任广东右布政使,景旸的父亲景宣在刘大夏手下做广东布政使照磨(相当于秘书处),刘大夏看到十三岁的景旸写的文章,非常欣赏。对景宣说:“你家公子他日肯定能及第高中,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现在要好好教育,不要让他过度玩耍和贪念富贵。”弘治十一年(1458),景旸考中乡试举人。正德三年(1508)会试考中第三十四名,殿试夺得第二名,高中榜眼。

相关文章